六安市文化馆:用艺术点亮生活,让文明浸润城市!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1-10-26 10:55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助力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安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努力建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活动,用艺术点亮生活,让文明浸润城市!

 

“最美的赞歌献给党”——六安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

 

“唱支山歌给党听”六安红歌擂台赛少儿专场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积极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文化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举办、承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最美的赞歌献给党”六安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奏支心歌给党听”小提琴音乐会、“大别山红色旋律”皖西庐剧红色经典演唱会、百名少年唱《万疆》颂祖国等主题活动,推出“红色大别山·大美在六安”摄影展、“非遗传承展绝艺·百年华诞颂党恩”六安非遗作品展等精品展览,开展的“光影对话·红色电影季”“唱支山歌给党听”六安红歌擂台赛系列活动更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其中。通过“办红色盛典”“观红色展览”“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形式,讴歌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全景展现了新时代六安人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面貌,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培育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非常“六”·实在“皋”中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六安市第二届少年儿童美术视觉艺术展

二是聚焦文化惠民,扎实推进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文化馆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和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努力扩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传播高雅艺术,文化馆成功承办我省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大地欢歌”安徽省群星奖音乐门类决赛,举办了全省优秀新创剧目《大湾村的外来媳》、《新梦》展演以及话剧《百年的记忆》、“太古遗音 皋城雅韵”梅庵派琴人琴曲音乐会等文艺演出,让市民享受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繁荣群众文化,先后举办全市社区网络春晚、第五届原创文艺作品调演、第六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调演等活动充分展演展示我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展示体验、“非常‘六’·实在‘皋’”中秋传统文化体验等主题活动,让大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六安非遗的独特魅力;打造品牌课程,文化馆“艺起来”品牌公益课通过引入皖西学院优秀师资力量,开办涵盖声乐、舞蹈、书法、非遗技艺等多个门类课程1078班次,截至目前已有18974人次通过免费公益课接受高质量艺术教育。据统计,今年以来,市文化馆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39场,客流量超过49万人次,成为群众看演出、享活动、学知识、登舞台的重要平台和提升市民文艺素养、涵养文化自信,传播文明风尚的重要阵地。

 

“我们的节日·重阳”敬老文艺演出

 

文化馆志愿者在居民家中开展文明创建问卷调查

三是注重全员参与,大力营造文明创城浓厚氛围。全馆干部职工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争当文明市民,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市文化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六安文化云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宣传;在馆内通过大屏刊播“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设置先进模范事迹以及爱国卫生知识等展览专栏;专门设置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公益小品,通过各种形式多方面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传递健康理念、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处处可见、时时能学,营造出浓厚的创建氛围。全馆工作人员集体加入志愿服务队,先后深入结对共建社区、敬老院、市区主干道开展疫情防控、卫生整治、“我们的节日·重阳”敬老文艺演出、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传播文明理念。

 

 

四是坚持对标对表,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文化馆严格按照全市文明创建工作要求,根据市创城办和市文旅局实地考察反馈建议,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场馆运营管理工作,提升创建水平。六安市文化馆规范建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增配适宜视障、听障人士的无障碍服务设备;规范改造场馆地下车库的非机动车停放处和无障碍停车位;对馆内一米线、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管理、使用情况良好。扎实开展爱卫创建,全馆职工以身作则当好文明实践者,严格做好馆内公共大厅、展厅、走廊、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清理和药物消杀,认真落实三码核验、人流管控等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举措,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文明健康的公共环境。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六安市文化馆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中去,通过持续优化场馆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繁荣群众文化,擦亮六安的文化名片,与全市人民一起携手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