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2-10-26 09:07
字号:

六文旅〔202251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现将《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1025

 

 

 

 

 

 

 

 

 

 

 

 

 

 

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文本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29

 

 


 

第一章  规划总则 4

1条 规划范围 4

2条 规划期限 4

3条 规划性质 4

4条 规划原则 4

5条 规划依据 5

第二章  发展背景 10

6条 概念界定 10

7条 宏观环境 10

8条 政策解读 11

9条 发展机遇 12

10条 面临挑战 13

第三章  发展条件 15

11条 资源分析 15

12条 市场条件 17

第四章  发展现状与瓶颈 19

13条 产业分析 19

14条 发展亮点 20

15条 存在问题 20

第五章  目标战略 21

16条 战略方向 21

17条 发展路径 21

18条 发展模式 21

19条 总体定位 23

20条 发展目标 23

第六章  总体布局 25

21条 空间布局 25

22条 分区指引 25

第七章  拓展集聚 28

23条 培育乡村旅游增长极 28

24条 构建全要素旅游产业集群 28

25条 构建乡村旅游融合区 29

26条 分区思路引导 30

第八章  重点工程 32

27条 品牌创建提升工程 32

28条 乡村廊道工程 33

29条 后备箱工程 35

30微创意、微改造乡村美化工程 35

31条 艺术赋能工程 36

32条 主题村落打造工程 36

33双创工程 37

34条 智慧提升工程 37

第九章  产品与要素提升 38

35条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38

36条 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40

第十章  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43

37条 塑造皖西旅游新品牌 43

38条 探索乡村旅游营销新路径 43

第十一章  实施保障 44

39条 搭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44

40条 构建土地保障新机制 44

41条 创新投资融资新思路 44

42条 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44

43条 强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44

44条 探索规划实施新举措 45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区划全境,包括三区四县。即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总面积为15451.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87.9万人。

2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根据六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同时更好地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对近期、中远期年限划分如下:

近期:2021-2025年;

中远期:2026-2035年。

3 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六安市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作为六安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于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规划原则

本规划秉承产业为基,融合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化为魂,品质发展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四大原则,统筹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5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安徽省旅游条例

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

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二)标准规范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

《休闲农庄服务质量规范》(GB/T 28929-2012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LB/T 024-2013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

《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要求与评价》(LB/T 075-2019)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34/T 755-2013)

《特色旅游村评定》(DB34/T 1931-2019

《特色旅游名镇评定》(DB34/T 2525-2019

《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DB34/T 3000-2015)

《文化旅游名县(市、区)评定》(DB34/T 3389-2019

《休闲旅游示范点评定(乡村)》(DB34/T 3392-2019

(三)相关规划与文件

1、文件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发〔20201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办发〔20219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政法发〔201929

《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号)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资源发〔201898号)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1912

《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7号)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941号)

《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皖政〔202038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利用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皖政办秘〔201729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办〔20191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皖政办〔20212号)

《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六发〔20183

《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六发〔201914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办秘〔2020158号)

2、相关规划计划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四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六安市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行动计划

六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六安市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六安市旅游总体规划

六安市红色旅游规划修编(2017-2030

六安市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规划

六安市江淮果岭乡村旅游线路策划专题研究


第二章  发展背景

6 概念界定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开展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

全域旅游理念下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综合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形态上,从单一的民俗村到艺术乡村、美食乡村、乡村度假区、农业公园;业态上,从最初的农家乐、采摘园到更精致、更时尚的乡村休闲业态;体验上,从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到更时尚、更深度地体验;服务上,从简单初级的基本服务到互联网+”服务理念的逐步渗透;主体上,从政府与村民扩展到企业、创客、艺术家、新农人等群体。

7 宏观环境

(一)新时代呈现发展新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优质旅游需求,倒逼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将在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地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六安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二)新战略赋予乡村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将引导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乡村聚集,为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奠定基础。乡村旅游要与传统村落、民风民俗、非遗节庆等乡村文化充分融合,开发特色乡村文旅融合产品。此外,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划定生态红线等,既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提出了空间管控和土地利用的约束。

(三)新需求助推乡村提质转型

伴随着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旅游需求多元化发展,并且呈现出年轻化、散客化和休闲化的市场特征。需求侧的深刻变化,要求乡村旅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乡村旅游产品的打造上,需要围绕融合、创新的理念,打造高品质、深度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迭代升级,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

8 政策解读

(一)高质量发展成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主线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更有力地拉动内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乡村旅游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旅游涵盖一、二、三产业,整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发展乡村旅游能起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三)全域旅游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六安市要加强旅游业与文化、农业、乡村等的融合,创新旅游业态;积极将相关产业融入旅游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9 发展机遇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六安致力于打造成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要深入分析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紧抓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

安徽省印发的《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皖政〔202038号),六安市要抢抓机遇,与沿淮区县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淮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合肥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发展格局。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积极构建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为都市圈内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提供了保障,客观上也为六安旅游项目投资与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契机。

(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成果巩固的同步推进,将会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研学研修旅游等深入发展。

10 面临挑战

(一)区域竞争格局加剧

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实施,推动客源流动加快,同时也加剧了旅游市场的区域竞争。从周边层面看,肥西县、颍上县、寿县等周边区域乡村旅游产品竞争激烈;从省级层面看,环巢湖休闲乡村、皖南国际乡村发展如火如荼,六安乡村旅游要脱颖而出,必须突出特色,做好品质。

(二)消费升级倒逼产品提升

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激增,需求端的变化要求供给侧随之改变,单一的观光型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因此,在整体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六安乡村旅游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要的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度假产品。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产业复振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整体旅游业发展带来挑战,要求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乡村旅游经营者、旅行社、乡村旅游景区等处于不自信状态,乡村旅游振兴难度较大,亟需开展扶持政策、资金等研究


第三章  发展条件

11 资源分析

(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特性、景观特性、文化特性等,并结合六安市山高水长、瓜果飘香、药谷红源等实际,梳理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为山地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村落田园、康体养生、红色文化、古建古迹、民俗技艺、节庆赛事、乡村特产十大类型。

3-1  六安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序号

乡村资源类型

代表性优质资源

1

山地景观

天堂寨、白马尖、万佛、铜寨、西大谷、别山窟、石笋金刚、马岭、华山南岳、悬山等

2

水域景观

淮河、万佛湖、响洪甸水库、山湖佛子水库磨子水库别山、洞湖、河、河、山大谷、子河峡谷龙井大峡谷

3

生物景观

望春花海、桃源河竹海、风情谷金丝楠木、九公寨凤凰、苏埠镇银杏、大华山古枫、东石笋古神茶树、南山草原、画眉谷、金寨天马保护区、王河大峡谷银缕梅、船仓花、茶花海麻埠桂花、花乡青、梅镇梅千年树、桃源年古林等

4

村落田园

堆谷山村、大沙埂村、仙人冲画家村中国·屋脊山摄影家村、月亮湾作家、太阳乡船仓村、磨子潭镇宋家河、小南京村、桂花村、独山镇蔬菜村、东石笋村、李西圩村、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霍邱县田园度假、姚冲村姜湾、上畈村朱家、太平桥旅游、春秋乡文冲村、金马万亩油茶示范基、丰乐源油茶基地、徽莲种植基、桃溪现代农业示范、鑫绿源农业生态、金鸡凼神茶、平岗万亩桃、九月山庄、古月山庄、天堂寨民宿集群、燕子河农家乐集群、不凡农庄等

5

康体养生

霍山县陡沙河温森林康养基地、金寨县茶西河谷森林康养基、九仙尊仙草、霍山县百草园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太阳乡灵芝种养基、漫水河镇百合种养基地、太平畈乡斛种基地大别虚谷泉、荆花养小、金西庄泉、堂寨林康基地等

6

红色文化

25军军部旧址、金刚台妇女排、诸佛庵革命遗址群、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独山革命旧址群、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许世友将军楼、朱蕴山故居、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大湾村、九一六茶、将军山渡槽、芮祠新村知青点、淠史杭工程等

7

古建古迹

毛坦厂古镇、临水古镇、苏埠老街、汤池老街、晓天老街、叶集老街、文翁纪念、李氏庄园、七门堰、利群机械厂老三线、四望堡寨址、下符桥宋代窑址、蟠龙遗址周瑜遗址六安城遗址等

8

民俗技艺

大别山民歌、六安灯歌、金寨古碑丝弦锣、临淮泥塑、霍邱柳编工艺、迎驾酒传统酿造、石斛炮制技艺、霍山黄芽制作技、六安瓜片制作技、舒席竹编技艺、六安漆、大袍油伞制技艺翁墩纸制技艺一品毛笔作技、叶木榨技艺、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等

9

节庆赛事

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六安茶谷开茶节、中国红岭公路自驾游大会、万人星空音乐节、2018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安徽金寨站)、中国(金寨)首届灵芝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中国·金寨板栗暨丝绸文化节、叶集旅游商品年货节、霍邱县荷花节、平岗万亩桃花节等

10

地方特产

霍山石斛、霍山黄芽、霍山灵芝、霍山百、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叶集羊、金寨吊锅、金寨板栗、舒城小河、舒城小兰花、舒城贡席、迎驾贡、双河小吊酒、临水玉泉龙舒宴等

(二)乡村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六安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总体格局。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与集聚程度,六安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形成了十六大资源组团。

(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明显的环城、依景、伴山、沿道、滨水的空间聚集特征,是未来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的重点。具体呈现为别山乡村,缤纷多彩非遗民俗,品味乡愁农特产品,精彩纷呈

(四)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炼

河源乡村。六安市水系众多,河流密布,拥有淮河、淠河、史河等河流,沿河诞生了众多村落。六安市沿河代表性村落有仙人冲画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月亮湾作家村、宋家河村、果子园乡姚冲村姜湾等。

康源产业。六安市拥有生态山林、秀美湖泊、天然温泉、西山药库、清新茶园、养生膳食等众多乡村康养资源。

红源文化。六安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440个(含493个点),其中,国保单位3个(含17个点),省保单位19个(含46个点),市保单位30个(含33个点),县保单位155个(含164个点),文物点233个。

12 市场条件

(一)六安旅游市场分析

六安市全市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乡村游占全市游客量一半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客源主要集中在周边。

(二)乡村旅游专项市场分析

自驾游市场热度不减,偏爱徒步登山、露营烧烤、住特色民宿,也喜爱非遗民俗、逛夜市、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等。亲子游市场出游频次,以博物馆、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出游方式愈发流行。康养旅游市场是深度旅游,追求优质旅游产品,森林康养基地、温泉康养小镇、中医药产业园等是热点。

(三)六安乡村旅游市场锁定

基础市场:六安本地

核心市场:合肥市

重点拓展市场: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豫南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

机会市场:全国其他市场及海外市场


第四章  发展现状与瓶颈

13 产业分析

(一)乡村旅游政策创新

出台全市文化及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六安市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规划》《六安市江淮果岭乡村旅游线路策划专题研究》等系列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的平台效应,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争取省旅游发展基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六安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乡村旅游模式创新

探索并发展出了景区依托、旅游交通依托、农业休闲、城郊休闲、特色社群及文化创意等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4-1  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模式类型

主要特点

代表性例证

景区依托型

依托大型景区,以食宿为主,消费主体是景区游客

天堂寨、万佛湖等景区周围开发的农家乐

旅游交通依托型

依托旅游廊道,以食宿为主,消费主体多为自驾游游客

中国红岭公路、九十里山水画廊、大别山风景道、六安茶谷等沿线的农家乐

农业休闲型

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

鑫绿源蓝莓基地、同启生态园、塔山寺水蜜桃基地、丰乐生态园等

特色社群及文化创意型

以小众化人群、特色文化创意为依托,形成主题化的乡村旅游村落或聚集区

月亮湾作家村、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抹茶村等

城郊休闲型

分布在市区、县城或镇区的周边,选择自然条件与区位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地方,发展城郊型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度假、娱乐等旅游产品

金安区南山新区、白鹅文化园、金寨县小南京村、霍邱县长乐家庭农庄、叶集区兰园山庄、裕安区小龙生态园等

(三)乡村旅游品牌创新

以品牌申创为抓手,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培育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等。

(四)乡村旅游营销创新

连续多年举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培育乡村旅游节庆品牌;通过微视频、抖音短视频、网络带货等形式推介乡村旅游产品。

14 发展亮点

一是探索创新,引领性打造乡村旅游廊道;二是协调融合,培育新型旅游产品;三是契合需求,创新性发展了乡村旅居产品;四是扎根基层,发展乡村微阵地

15 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助力乡村旅游品质发展的土地政策不优、激励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资金不足、引领行业发展的模式较为传统、支撑行业发展的乡村旅游人才较为匮乏五大方面问题。

 


第五章  目标战略

16 战略方向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风貌建设引导,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扮靓大别山生态原乡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融合红色资源周边乡村旅游,完善乡村红色研学、教育等业态,培育乡村红色精品;依托六安生态、温泉、中药等养生资源,培育温泉康养基地、中医药康养基地、休闲避暑康养基地等乡村康养业态,建设全国红色知名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

以乡村旅游为中心,融合文化、体育、康疗、研学等相关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全产业链打造,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塑造江淮岭上卓越乡村地

17 发展路径

一是差异化定位;二是集群化发展;三是品牌引领;四是公服先行;五是联动发展。

18 发展模式

(一)规范化的景区服务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与成熟景区相配套,组织化、规范化的旅游食宿接待区,主要面向景区到访游客,提供与景区服务差异,且价格适中、规范化的旅游食宿接待服务;与个体经营的松散农家乐不同,实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注重与周边景区(点)的捆绑营销。

(二)休闲化的郊野游憩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依托乡野环境,打造轻松有趣的郊野游憩活动集聚区,主要面向周边城市群体,通过创意开发,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多种休闲游憩空间,构筑丰富多彩的郊野休闲游憩产品;注重持续性乡村活动和节庆策划,创造乡村持续旅游吸引力;开放性公共活动空间与经营性盈利项目相结合。

(三)度假化的文化乡居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主要面向文化层次较高的艺术家、小资文艺青年、文化学者等,提供有品质的乡村文化度假产品;重点对村落内保留较好的传统民居院落,进行设计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度假空间;创意文化休闲业态,如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等,强调时尚与传统碰撞、结合。

(四)产业化的农业公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田园即公园,农旅合一的现代农业发展与田园休闲综合体;既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强调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农旅共兴的产业链;设计产业-旅游双重维度的收益模式;带动周边范围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保护为先的古村古镇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古村古镇旅游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既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19 总体定位

基于区位-资源-市场-产品的综合分析,根据六安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和战略愿景,将六安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为生态原乡、度假山乡、体验红乡,即以生态原乡为基底,以轻度假、泛休闲、慢生活为主线,通过创新引领、文化活化、产业融合,实现六安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一体两面的整体提升与全面发展。

未来六安将致力于打造行在画中,宿在林中、食在田中、暖在心中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即以田园风光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灵魂,既接轨现代文明又体现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活模式,从而成为中国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样板、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标杆。

20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近期(2021-2025年)探索形成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六安模式;中远期(2026-2035年)建成行在画中,宿在林中、食在田中、暖在心中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

定量目标:至2025年,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突破3512万人次,实现年乡村旅游总收入259亿元;至2035年,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突破10908万人次,实现年乡村旅游总收入1048亿元。


第六章  总体布局

21 空间布局

一环:环城休闲游憩环

一轴:淠河乡村景观旅游轴

四带:淮河风情滨水景观带、国道(G312)六安段乡村休闲景观带、山湖大道度假休闲景观带、大别山乡野生活景观带

三区:淮畔原乡观光游赏区、皋城画廊都市休闲区、山居茶乡慢游旅居区

22 分区指引

(一)一环:环城休闲游憩

依托白鹅文化园、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点,挖掘民俗文化、乡村生活等元素,展示自然生态的乡野特质,契合城市市民休闲需求,塑造高品质环城文化旅游带。

(二)一轴:淠河乡村景观旅游轴

以淠河为依托,横贯南北,串联四带,联动三区,成为支撑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轴线。

(三)四

1、淮河风情滨水景观带

实现以淮河为轴,以路串景,联景成线,使淮畔画廊风情游精品线路与沿线淮河风光、历史古迹、乡村风情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人在堤上行、宛若画中游的效果,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精品风景廊道。

2、国道(G312)六安段乡村休闲景观带

以国道(G312)六安段为依托,串联沿线乡村旅游点与乡村慢游环线,激活城市近郊游,联动合肥-六安-信阳,有机衔接皋城画廊都市休闲区、山居茶乡慢游旅居区,助力快旅慢游,构建都市近郊休闲旅游精品带。

3、山湖大道度假休闲景观带

以山湖大道为依托,串联毛坦厂古镇、万佛湖乡村旅游集群,提升接待能力,联动大别山与巢湖,有机衔接中国红岭公路等旅游风景道,构建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

4、大别山乡野生活景观带

以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为依托,联动单龙寺镇、西山药库、大化坪镇、太阳乡等,培育乡村野奢、乡野民宿、文创村落等业态,连镇带村,打造与干道相连接的乡村旅游环线,塑造休闲旅居新平台、乡村振兴新标杆。

(四)三区

1、淮畔原乡观光游赏区

范围:霍邱县、叶集区

策划思路:以资源为依托,发挥淮河、淠河、城东湖、城西湖等资源优势,串联岭上田园、淮畔水乡、荷花基地等,打造淮畔原乡观光游赏区。

2、皋城画廊都市休闲区

范围: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

策划思路:迎合合肥都市圈家庭游、亲子游客群需求,培育都市休闲乡村旅游产品,以城市近郊的生态园、采摘园、种植园、体验园为依托,融入地域文化,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科技性,谋划、打造环城休闲游憩带、建设淠河乡村景观旅游轴,形成都市休闲旅游样板区。

3、山居茶乡慢游旅居区

范围:金寨县、霍山县

策划思路:以长三角高端旅居客群为目标,满足其求新、求异、求特的需求,以仙人冲画家村、月亮湾作家村、单龙寺摄影家村、西山药库和大湾村、小南京村、中国红岭公路等为依托,打造运动休闲、康体理疗、品茗寻香为一体的高品质深度体验旅游区。

 


第七章  拓展集聚

23 培育乡村旅游增长极

主要分为景区服务型增长极、郊野游憩型增长极、文化乡居型增长极、农业公园型增长极以及古村古镇型增长极。

7-1  乡村旅游增长极

景区服务型增长极

洪山太平桥农家乐集群、万佛湖农家乐集群、天堂寨乡村旅游集群、佛子岭美食农家乐集群、堆谷山农家乐集群、太阳乡旅梦工厂农家乐集群等

郊野游憩型增长极

南山新区、白鹅文化园、小南京村、下符桥符桥景区、樱花溪畔等

文化乡居型增长极

诸佛庵镇画家村、东西溪乡月亮湾作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独山镇抹茶村、叶集区芮祠新村、佛子岭酒乡、大化坪乡、黄窑青村等

农业公园型增长极

徽莲种植基地、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林寨农业生态园、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古村古镇型增长极

毛坦厂镇、苏埠镇、临水镇、汤家汇镇、独山镇、吴家店镇等

24 构建全要素旅游产业集群

实施乡村旅游新业态+”融合战略以壮链、延链、补链为路径,形成全要素乡村旅游融合区。

壮链,以”“为重点培育龙头产品。延链,以”“为突破,完善产业配套、加快产业延伸,增强集群竞争优势。补链,激活闲置资源。

25 构建乡村旅游融合区

乡村旅游融合区内实现共享要素体系,构建发展共同体。一是共建服务网络。构建清晰、统一、规范的标识系统,建设停车场、厕所、游憩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入园方式、支付手段、优惠标准与公共服务四统一;二是共享区域品牌。以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韵民俗为基础,构建乡村旅游品牌,打好形象牌。以乡村节事营销为抓手,构建融合区统一宣传机制,打好宣传牌。大力发展区域内公共交通,打造无障碍乡村旅游区,打好功能牌;三是共享智力平台。由政府引领,以战略对话、管理经验交流、技术比武等形式共享智力资源,为乡村旅游融合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7-2  乡村旅游融合区

景区服务型

依托4A5A级景区,形成乡村旅游融合区

天堂寨乡村旅游融合区、万佛湖乡村旅游融合区、金安张店乡村旅游融合区

郊野游憩型

依托金安、裕安、金寨等区县近郊休闲点,打造环城乡村旅游融合区

南山新区乡村旅游融合区、符桥景区乡村旅游融合区

文化乡居型

培育主题村落,完善主题服务、产品、设施,打造乡村旅游融合区

霍山宋家河乡村旅游融合区、叶集芮祠新村乡村旅游融合区、金寨金刚台乡村旅游融合区

农业公园型

依托徽莲种植基地、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打造乡村旅游融合区

徽莲种植基地乡村旅游融合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融合区、叶集果岭小镇乡村旅游融合区

古村古镇型

依托毛坦厂、苏埠、临水等,打造乡村旅游融合区

毛坦厂乡村旅游融合区、独山乡村旅游融合区、苏埠乡村旅游融合区

26 分区思路引导

(一)景区服务型乡村旅游融合区

1、天堂寨乡村旅游融合区:生态融合,打造山乡旅居;景村融合,共建山乡品牌;治理融合,共享山乡平台。

2、万佛湖乡村旅游融合区:景镇村融合,共塑水乡品牌;管理融合,提升管理效能。

3、金安张店乡村旅游融合区:错位发展,突出乡村特色;借势廊道,拓展客源市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二)郊野游憩型乡村旅游融合区

4、南山新区乡村旅游融合区:运动与旅游融合,打造近郊乡趣园;康养与旅游融合,打造城市颐养园;生态与旅游融合,打造城市后花园。

5、符桥景区乡村旅游融合区:产业为基,做大花果产业;农旅融合,打造花果小镇。

(三)文化乡居型乡村旅游融合区

6、霍山宋家河乡村旅游融合区:茶旅融合,打造茶文化社群;辐射周边,共塑茶文化乡居品牌。

7、叶集芮祠新村乡村旅游融合区:围绕乡愁,还原知青场景;区域协同,打造知青村品牌。

8、金寨金刚台乡村旅游融合区:山地+运动,打造户外运动基地;红色+山村,打造红色山居品牌。

(四)农业公园型乡村旅游融合区

9、徽莲种植基地乡村旅游融合区:高标准建设,打造荷主题乡村旅游景区;搭建合作平台,助力农旅融合发展。

10、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融合区:立足特色,发展休闲农业;创意融合,打造木南品牌;带动乡村,盘活乡村资源。

11、叶集果岭小镇乡村旅游融合区:以花为媒,突出主题特色;三产融合,构建产业生态;管理创新,优化要素保障。

(五)古村古镇型乡村旅游融合区

12、毛坦厂乡村旅游融合区:做好古色融合,丰富产品体系;塑造统一品牌,整合统筹发展;探索治理体系融合,塑造发展合力。

13、独山乡村旅游融合区:红旅融合,塑造乡村精品;品牌引领,塑造独特形象;加强治理能力,优化产品供给。

14、苏埠乡村旅游融合区:保护优先,创意化培育业态;融合兼具,特色化开发;提升效率,优化治理模式。


第八章  重点工程

27 品牌创建提升工程

打造水乡、果岭、茶谷、药库四大品质乡村平台。推进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打造水韵皖西;建设江淮果岭乡村旅游区,打造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六安茶谷乡村体验区,打造茶主题旅游谷。建设西山药库乡村养生区,打造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推动系列乡村旅游品牌创建。落实乡村旅游十百千行动;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主题景区。

8-1  乡村旅游十百千行动

建设类别

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

乡村旅游示范区

以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乡村旅游特色鲜明、业态丰富、集聚度高、示范性强,积极探索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显著,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区域,四至范围明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平方公里

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

江淮果岭乡村旅游区

六安茶谷乡村体验区

西山药库乡村养生区

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休闲、康养、研学、生态等乡村旅游为产业特色,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化、设施标准化、功能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公共服务完备、服务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乡村旅游度假区、乡村特色园区、特色村落(各类主题村落等)、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集群等类型的目的地

乡村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度假区

乡村特色园区

主题村落

特色旅游小镇

田园综合体

乡村民宿集群

乡村旅游重点村

具有良好的资源或文化特色,符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探索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模式或成功经验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

特色旅游行政村和自然村

8-2  乡村旅游主题景区

金安区:皖西白鹅主题景区、东桥镇野鸡洼古柿园景区等

裕安区:丁集婚纱主题景区、徐集花生糖主题景区等

叶集区:非遗空心挂面主题景区、果岭小镇主题景区等

霍山县:霍山石斛主题景区、霍山黄芽茶主题景区、下符桥镇浮桥景区等

舒城县:舒席主题景区、河棚油茶主题景区等

霍邱县:徽莲荷主题景区、艾草主题景区等

金寨县:油茶主题景区、西茶谷主题景区等

28 乡村廊道工程

构建快旅慢游旅游格局。依托县道、乡道,联动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九十里山水画廊、中国红岭公路、淮河风景道等,打造十里果乡、看花楼林场生态骑行道等乡村旅游慢游道、慢游环线,构建快旅慢游旅游格局。

打造外联内达的廊道。提升建设皖西乡廊乡村旅游慢游道、慢游环线。

8-3  乡野廊道

江淮果岭慢进漫游、淮河诗画风情、十里果乡、叶集区看花楼林场山地骑行道、环城西湖生态旅游道、大别山湿地旅游环线、茶山竹海旅游环线(六安茶谷)、西山药库旅游环线、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最美环线)等

串联对接美丽慢游环线。连景连村,构建片区小环线对接干线,解决最后一公里。

8-4  乡村旅游通达项目

风风景廊道

提提升

中国红岭公路果园乡-花石乡-古碑镇-油坊店乡-青山镇段道路提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九十里山水画廊城南镇-中店乡-张店镇-东河口镇-毛坦厂镇段道路提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霍山最美旅游环线漫水河镇-落儿岭镇-佛子岭镇段道路提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淮河旅游风情线潘集镇-新店镇-临淮岗乡、王截流乡-周集镇-临水镇两段道路提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乡乡村慢游道

 

 

 

 

 

 

 

 

 

新新建

新建新店镇至孟集镇环城东湖旅游慢游道路,经城关镇、宋店镇、三流乡、孟集镇等乡镇,与交通主干道衔接形成组团内部环形道路

新建城东湖北部至金安区南北走向的旅游慢游道路,经潘集乡、冯瓴乡、彭塔乡等乡镇,与交通主干道衔接形成组团内部环形道路

新建金安区北部旅游慢游道路,经三十铺镇、翁墩乡、淠东乡、单王乡、丁集镇、徐集镇、分路口镇等乡镇,与交通主干道衔接形成组团内部环形道路

新建九十里山水画廊西环线旅游慢游道路,经中店乡、横塘岗乡、张店镇、东河口镇、横塘岗镇等乡镇,与交通主干道衔接形成组团内部环形道路

新建金寨县西部旅游慢游道路,经汤家汇镇、关庙乡、沙河乡、斑竹园镇等乡镇

新建金寨县与裕安区间旅游慢游道路,经铁冲乡、全军乡、槐树湾乡、麻埠镇等乡镇

新建霍山西南部与金寨东部旅游慢游道路,经落儿岭镇、燕子河镇、大化坪镇、太阳乡、单龙寺、佛子岭镇等乡镇,与交通主干道衔接形成组团内部环形道路

新建大别山主峰南通道,连接岳西黄尾、堆谷山、川岭、岳西包家、太阳环线

提提升

城西湖西部旅游慢游道路提升,经临水镇、王截流乡、冯井镇、马店镇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叶集、霍邱旅游慢游道路提升,经孙岗乡、乌龙镇、三元镇、姚李镇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环万佛湖旅游及周边慢游道路提升,经高峰乡、山七镇、河棚镇、庐镇乡、晓天镇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金寨与霍山南部旅游慢游道路提升,经天堂寨镇、长岭乡、上土市镇、太平畈乡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金安区与霍山东北部旅游慢游道路提升,经横塘岗乡、但家庙镇、佛子岭镇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舒城县东部旅游慢游道路提升,经双河镇、柏林乡、桃溪镇、千人桥镇、杭埠镇、南港镇等乡镇,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提升霍山县北部黑石渡、诸佛庵等乡镇与裕安区南部、金寨县东部慢游道路等级水平,以及全线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培育建设乡村旅游功能区。建设提升一批旅游公共服务区;推出百个网红打卡点。

8-5  旅游公共服务区

建设童话、良祝、石斛、状元、巾帼、淮河等一批交通便捷、用地合理、景观协调、主题突出、业态丰富的旅游公共服务区

29 后备箱工程

一是挖掘乡村产品精品,培育六安礼物;二是推动文旅融合,培育开发乡村文创产品;三是探索开展乡村旅游电商。

30微创意、微改造乡村美化工程

以景观更优美、设施更优良、产品更优质为努力方向,结合乡建实施微创意、微改造;利用旧学校、废弃厂矿、三线厂等闲置空间,打造复合化双微空间。

8-6  双微旅游示范村指引

1、彰显乡村原色。统筹规划村庄韵味、景观节奏、邻里搭配,挖掘村域主题和特色,擦亮青山、绿水、房屋、道路、围墙等原色,实现重要场所屋边、路边、山边、河边、湖边优美自然。能够保持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筑、景观设计,新建建筑与原有风貌协调统一,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

2、突显和谐美色。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和废弃建材”“充分利用生态环保技术的理念,提亮、归整、完善乡村景观与环境,营造乡土意境,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得到科学、妥善的保护。有文化展示体验空间,能够提供村史展示、文化展览、主题讲座、互动项目等丰富的文化展示体验内容。

3、迸发创意特色。以文化复兴乡村,以创意激活产品。以精致细节彰显生活美学,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力,留住乡愁记忆。能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符号元素,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强化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转化,培育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手艺村、美术村、艺术村、音乐村等。

4、提升业态靓色。开发出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类型多样、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旅游产品,以旅游开发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旅游产品开发与乡村特色产业、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紧密,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5、完善服务暖色。配套智慧导览、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的解说设施。推广新能源车船,加强小火车、接驳车、穿梭车、缆车等交通载具管理。推广一片洁净待宾客、一张笑脸迎宾客、一个挥手送宾客等的八个一服务模式,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鼓励并践行低碳旅游、文明旅游。

31 艺术赋能工程

通过艺术手段,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塑形铸魂。持续开展艺术下乡、文艺复兴乡村,激活乡村旅游。

32 主题村落打造工程

通过以社群为引领培育特色村落、完善主题村落的内涵与外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主题化乡村旅游村落。

33 双创工程

鼓励乡贤、艺术家、大学生等返乡创业,支持创客创业,不断营造乡村创业大环境、建立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34 智慧提升工程

一是通过推动乡村农业产品科技化等形式,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科技化;二是通过建立六安市乡村旅游智慧化数据平台、构建乡村旅游智慧化支撑体系等形式,推动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第九章  产品与要素提升

35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融合创新,提炼乡景(大力提升农业观光体验产品)、乡趣(积极培育体育运动旅游产品)、乡廊(培育乡村廊道旅游产品)、乡居(融合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品)、乡味(挖掘乡村美食旅游产品)、乡艺(创新曲艺歌舞演艺旅游产品)、乡魂(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乡逸(持续推进特色民宿旅游产品)、乡红(传承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产品),构建九大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9-1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9-1  农业观光体验产品

1、特色产业观光

茶: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九一六茶园、抹茶小镇、大湾蝠牌茶旅基地、大化坪茶乡小镇等

中药:九仙尊石斛养生谷、霍邱县永放芡实种植合作社、舒城枫香树菊花合作社等

竹:大别山第一竹海、十八盘竹海、诸佛庵竹海等

花海:单龙寺鲜花小镇、船舱花海、横塘岗万亩油茶基地、茶山花海景区等

2、乡村生态观光

湿地:大别山湿地公园等

河湖:梅山湖、城东湖、城西湖、史河、淠河等

3、田园风情观光

霍邱徽莲荷花种植基地、叶集三元农创小镇等

4、现代农业观光

木南现代农业基地、舒城过湾现代农业基地、舒城舒茶茶旅小镇、金安桃花仙谷小镇、大沙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9-2  体育运动产品

霍山堆谷山户外探险、金寨花娘寨户外探险、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九月山庄、马政文化园等

9-3  乡村美食产品

1、美食菜品

六安米斛仙草糕、皖西大白鹅、金寨吊锅、金寨老班长红烧肉、霍邱风干羊、金寨红豆腐、腊肉黄鳝、看花楼松菇汤、蒿子粑粑、石斛花排骨汤、灯笼椒煮豆腐、虾米羹、佛子岭鱼头汤、万佛湖砂锅鱼头、九公寨土公鸡等

2、乡村食堂(网红餐厅)

天堂寨八湾村八大碗、金安区卧虎山庄、大别山人家、万佛湖砂锅鱼头、不凡农庄、裕安区九公山庄等

3、乡村美食街区

独山红军街、天堂寨美食街、洪山太平桥农家乐集群、天堂寨八湾八大碗、霍山县堆谷山村农家乐集群、金寨响洪甸烤鱼美食街、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药膳美食体验街

 

9-4  曲艺歌舞演艺产品

1非遗传习基地

临淮田孝琴民间泥塑艺术馆(临淮泥塑)、霍邱县巨匠书画刻字艺术中心(传统刻字技艺);金寨县斑竹园镇综合文化站(金寨思帝乡锣鼓);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霍山黄芽制作技艺);安徽佛子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庐剧、大别山民歌等)、六安市六顺黄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六安市金安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六安锣鼓书);六安市翁家糖坊食品有限公司(徐集花生糖制作技艺)、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竹编)等

2、文化节庆

天堂寨天贶节、茶谷开茶节、东部新城文化艺术节、六安瓜片茶文化旅游节、临水玉泉洞藏酒文化节等

9-5  民俗文化产品

1、民俗文化研学基地

金寨县小南京金禾体验园研学旅行基地、舒城县桃溪研学旅行基地、黄窑青村研学旅行基地、毛坦厂文化研学、淮河文化园等

2、民俗文化主题村镇

诸佛庵镇画家村、东西溪乡月亮湾作家村、屋脊山摄影家村、独山镇抹茶小镇、太平畈乡石斛小镇、单龙寺镇鲜花小镇等

9-6  民宿品牌

支持金寨农家(茶谷)小院、霍山大别山人家、舒城县龙舒人家、叶集区果岭人家、霍邱县淮畔人家等品牌建设,发挥金寨县携程大湾民宿、天堂寨八湾堂民宿、霍山县钟秀茶宿、裕安区抹茶村民宿、东西溪乡枕溪山房、小驻驾湾休闲半岛民宿等引领带动作用。

36 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联动市际游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交通、产品为依托,强化区域联动,推出淮河风情主题游线等四条市际游线。

9-7  市际游线

淮河风情主题游线

发展思路:以淮河岸线为依托,响应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打造集运动休闲、品味美食、民俗体验为特色的游线

串联城市:信阳市-潢川县-固始县-霍邱县-寿县-蚌埠市-凤阳县-淮安市-盐城市

大别山风景道游线

发展思路:以大别山风景道为依托,联动打造康养度假、温泉养生、森林野奢、民宿体验为特色主题游线

串联城市:湖北大悟县-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安徽岳西县-霍山-六安

都市休闲游线

发展思路:以国道(G312为依托,联动合肥都市圈、河南省两大市场,串联城市近郊乡村景点,打造休闲特色游线

串联城市:合肥市-六安市-叶集区-信阳市

山湖大道游线

发展思路:以山湖大道为依托,联动巢湖、大别山,打造青山秀水、古村田园、运动健身、为特色的主题游线

串联城市:肥西县-舒城县-金安区-霍山县-金寨县

策划打造市内游线。以自驾、养生、花果、民宿等为主题,串联山水、红色、传统村落等资源,整合相关要素,以交通为依托,主题化包装、特色化培育,打造自驾探索之旅等七条市内主题游线,激活乡村旅游脉络。

9-8  市内游线

自驾探索之旅

发展思路:以现有风景道为依托,打造集山水观光、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游线

特色线路:中国红岭公路、九十里山水画廊、大别山风景道、山湖大道、霍山最美旅游环线

水韵乐游之旅

发展思路:以生态河湖为依托,打造旅居度假、乡村野奢、康体运动为特色的主题游线

特色线路:淮河-“两湖”-淠河-响洪甸-梅山-佛子岭-万佛湖

温泉养生之旅

发展思路:以山湖大道为依托,打造温泉度假、中医养生、药材文化为特色的游线

特色线路:西汤池温泉-大别山虚谷天沐温泉度假区-陡沙河温泉小镇-西庄温泉

果海花香之旅

发展思路:以江淮果岭、生态果园为依托,打造以果园观光、生态采摘、主题活动为特色的游线

特色游线:铁冲玉兰谷-茶山花海-平岗果岭-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十铺镇十里果乡-孙岗镇桃花园-横塘岗乡油茶基地-下符桥花果小镇-单龙寺鲜花小镇-太阳乡船舱花海

民俗文化之旅

发展思路:以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非遗展示、文化研学为特色的游线

特色线路:淮河文化园-淮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安阳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江西会馆-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大湾村-大化坪茶文化博物馆-毛坦厂老街-文翁故里-舒茶博物馆

品味美食之旅

发展思路:以地方特产、特色菜品及小吃为依托,打造品味美食、街区休闲、网红打卡为特色的游线

特色线路:鼓楼小吃街-徐集花生糖-独山红军街-响洪甸烤鱼街-金寨药膳美食体验街”-芮祠新村-和平羊村

民宿体验之旅

发展思路:以特色民宿为依托,打造诗意栖居、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主题游线

特色游线:古月山庄-荷花堰-石笋山庄-大别山人家度假山庄-有山美地-抹茶小院-小驻驾湾休闲半岛民宿-十八盘客栈-水竹·云居-携程休闲农庄-印象邢湾-八湾堂古民居-淮源农庄-钟秀茶宿-月亮湾作家村三线民宿

 


第十章  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37 塑造皖西旅游新品牌

构建以皖西为统领,乡景、乡趣、乡廊、乡居、乡味、乡艺、乡魂、乡逸、乡红九大品牌系列为支撑的全市乡村旅游品牌体系。通过品牌的本土化、特色化、立体化、产业化、数字化的五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效应。

38 探索乡村旅游营销新路径

突破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通过大数据、谋合作、拓渠道、做活动四大路径,构建六安市乡村旅游立体营销模式。

10-1  乡村市场营销行动

1、实施云游皖西营销新计划

鼓励有条件乡村通过直播、短视频、VR等多种形式,在线展示乡村优美自然风光和优秀乡村文化

1画境系列乡村旅游自主直播:画境田间画境山村画境酒家画境花海画境茶园”……

2溢美系列乡村旅游巡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融合区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系列展播。以文旅+直播、网络+电视等创制方式,加强乡村文创设计与开发

3六安人民带你游”“霍(he)山人茶余饭后系列等真人秀节目:以网络直播+电视端播出的方式,展现六安乡村风情、地域文化

4皖西生活Dou起来短视频宣传推广计划:以短视频为突破点,以创新优质内容,助力六安乡村旅游品牌推广

2、推出百场千次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1皖西四季节庆活动系列:春游赏花、夏避暑;秋赏丰收、冬年货

2皖西有礼节庆活动系列:赏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等)、品果(桃子、蓝莓、西瓜、樱桃、柿子等)、尝鲜(叶集羊肉、城西湖湖鲜、莲藕、芡实等)、品茗(六安瓜片、霍山黄大茶、霍山黄芽、金寨红茶、舒城小兰花等)、食味(蒿子粑粑、六安酱鸭、砂锅鱼头、舒城全鱼宴、金寨红豆腐、将军菜等)


第十  实施保障

39 搭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主要通过推动政府职能及服务理念转变、探索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建立行业发展自治机构三个方面,搭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40 构建土地保障新机制

一是加强土地政策研究与创新;二是优先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三是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四是支持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

41 创新投资融资新思路

一是通过申报、整合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及统筹利用;二是探索适宜的资金保障政策和措施。

42 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主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三大途径,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43 强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严格实施乡村空间管控,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关规划、生态环保规划衔接,保护乡村生态和人文环境。

44 探索规划实施新举措

编制并印发《六安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六安市乡村旅游景区等级划分与评价》;探索编制《乡村旅游融合区建设指南》;提出最佳观光点、摄影点和网红打卡点的评选标准,引导实施建设。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