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情况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3-12-27 15:08
字号:

2023年以来,市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务保障全市建设旅游强市动员大会召开,起草《关于推进旅游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1-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5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7%和11%。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全年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次,开展专题研讨14次。严格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局主要负责人讲党课2次,发表署名理论文章2篇。二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召开市直文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研判,并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抓好五届市委第三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3个方面27项具体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巡察整改工作被评为“好”等次。三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工作方案,举办读书班,组织讲专题党课6次,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32次,形成调研报告6篇。挖掘正反面典型案例,形成剖析材料2份。检视查摆问题6个,制定整改措施21条,全部整改到位。四是严格规范组织生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组会38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100余项。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组织开展了特色艺术党课、参观红色货币展等主题党日活动。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拔任用科级干部9人、职级晋升6人、转岗任职8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加强干部管理,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20余人次。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

(二)公共文化服务出新出彩。举办“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乡村文化大舞台”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5万余场,服务群众1200余万人次,舒城县被列为“送戏进万村”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县。开展乡村“村晚”294场,翁墩乡杨公村获评“四季村晚”全国示范展示点。全市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客流412万人次,市图书馆荣获“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空间”称号,全市8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入选等级馆,其中一级馆3家。打造“皋城文艺课堂”品牌,开设“社区艺校”“乡村艺校”教学点111处,送文艺课程1800余次,服务群众3.2万人次。创新举办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六安首届新生代歌手大赛、月光音乐盒等文化活动。创作展演淠史杭主题大戏《情系淠史杭》,《西庐弯弯》入选省戏曲孵化计划项目。打磨提升六安红色革命歌曲,制作《六安红色歌曲传唱曲选集》,向全市各类红色场馆发放。《洼子口》《今日拜》分获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金奖和银奖。

(三)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实施各类文物保护项目20个,争取资金1955万元。推进《六安市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鄂豫皖苏区货币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货币展”入选全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出台《关于六安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试点的实施意见(试行)》。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获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资金扶持。举办皋陶祭典、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非遗过大年”“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系列主题活动,“‘寻艺六安’非遗之旅”入选省十大非遗精品线路,霍邱柳编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拍摄《非遗六安》宣传片,新增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个。

(四)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进“1+ 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建成裕安区红色一号线、舒城县环湖观景平台等28个景观节点。张家店旅游度假区等3地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舒城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霍山大峡谷获批4A级景区、符桥景区获批3A级景区,六万情峡、梦乐帝巧克力小镇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价。获评安徽省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2个,最干净旅游乡村2个,最干净景区1个,获评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4个、特色美食村5个、“后备箱工程基地”4个,35个景区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横排头景区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金寨县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九十里山水画廊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风景道,金寨红岭公路入选全国第一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悠然蓝溪被授予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企业30强 ”称号。天堂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获32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发布《大别·乡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评定首批“大别·乡宿”旅游民宿20家,出台《六安市加快“大别·乡宿”发展激励机制(试行)》。全市新、改建民宿95家,弘山美宿等3家民宿入选第二批全国丙级旅游民宿。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107家,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成立市数字创意(含现代服务业)产业招商纵队,印发工作方案。1-11月,全市纳入省“双招双引”平台数字创意(含现代服务业)项目110个,金额159.02亿元。

(五)文旅宣传营销有声有色。发布“安徽人游六安”“六安人游六安”系列优惠活动,市县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885万元,直接带动消费5099.27万元。先后赴合肥、苏州、上海等地举办六安文旅资源推介会10余场。举办第四届红色之旅徒步大会、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避暑清凉主题活动等特色宣传活动20余场。参与第十八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徽六·六安瓜片荣获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拍摄大别山风景道自驾游、六安邀您来寻秋等文旅宣传片,推出主题精品旅游线路20余条,“六安,安好!”六安文旅有声频道上线喜马拉雅APP。联合央视《回家吃饭》节目组摄制六安美食专题节目,发送城市旅游欢迎短信550万条。

(六)对口合作工作走深走实。出台《2023年上海职工赴六安疗休养优惠政策》,与上海市文旅局、松江区文旅局分别签订文旅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车轮滚滚·春暖大别山”上海--六安自驾游活动,活动信息《扎根革命老区以文旅打造乡村振兴典范》被上海市专报推送到国家发改委。与上海春秋旅游等头部旅游企业共同成立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盟,开行“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10趟,1-11月,全市接待上海游客2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参加第34届上海旅游节活动,“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主题花车获评“最佳光效色彩奖”。携程度假农庄金寨大湾店二期正式营业,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合作的汤家汇镇“十万剧场”沉浸式演出剧目《立夏》正式首演。

(七)文旅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组织文旅行业管理规范年活动,编制印发“一套指南、一本手册、一份清单”。每季度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加强假日市场监管,开展暑期汛期漂流项目安全排查、“老区安心安全游”隐患排查。开展两轮“体验式”暗访,举办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召开文明旅游联席会议,开展志愿服务“六进”活动700余场。推进“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开展“规网”、剧本娱乐、农村营业性演出、校园周边等市场整治,检查各类经营单位45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9800余人次,查办案件55件,收缴非法出版物810余册、非法印刷品1200余张。

八是广电出版工作健康发展。举办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征集微电影2348部,线上话题播放量超3.3亿。开展广播电视网络安全和安全播出检查,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事故。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27万场次,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11.2万册。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农家书屋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百日阅读打卡活动,舒城县获评全国优秀推广单位。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完成35个阅读空间建设。

二、存在问题

虽然2023年全市文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旅游资源禀赋位次和产业发展有差距,景区开发建设不足,城市游、乐、购、吃商圈不够典型,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不够精细,专业化导游队伍建立滞后,艺术创作精品不够丰富等。

三、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0亿元,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

一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推动在全市文旅系统落地生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发扬“三干”精神,不断推动文旅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创建模范机关成果,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星级”党支部。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五届市委第三轮巡察问题整改成果,贯彻“四下基层”工作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风险隐患,用好管好文化阵地。

二是实施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巩固发展各类文化阵地,全年开展“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乡村文化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4.3万场,持续推进“皋城文艺课堂”项目。加强全市图书馆、文化馆联盟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文艺进景区、进商业街区等文旅融合活动,举办乡村春晚、“好戏六安”文化惠民演出、乡村红歌村歌大赛、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皋城之星”六安新生代歌手大赛等特色活动。实施重点文艺项目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三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谋划申报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继续推进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汉代王陵墓地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实施皖西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推动文创开发政企合作,探索文创经营模式。开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组织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举办“非遗过大年”、2024年清明皋陶祭典等非遗主题活动,持续打造“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非遗进景区”等系列品牌。组织国家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及项目实施。推出六安非遗主题精品线路。

四是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推进红绿融合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市场主体培育、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全域文明创建和环境提升“七大行动”。完善“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争创省级旅游风景道等品牌。推进大湾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抢抓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机遇,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继续实施“生态原味·乡宿六安”旅游民宿“1289”工程,评定一批“大别·乡宿”,打造民宿风景带和集聚区,打响“大别·乡宿”品牌。加快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梦享村、天堂寨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大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推动产业集聚和示范发展,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积极创建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

五是加强文旅市场宣传推广。聚焦长三角、武汉等重点客源地,开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主题宣传,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继续承办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避暑清凉主题活动等,举办“坐着高铁寻游六安”、红色之旅徒步大会、民宿美食大赛等特色活动。推进“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行动,开展特色美食村、美食线路推选认定。宣传推广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积极申办全省自驾游大会。

六是加大文旅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做好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开展文旅市场执法检查。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系列宣传以及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第三方机构监督等活动,开展全市文旅市场管理巩固年活动。开展等级旅游民宿、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创建,组织文旅行业技能大赛,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扫黄打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新业态新领域的监管,确保全市文化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控。

七是推进广电出版行业发展。抓好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工作,推进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加强全市应急广播体系运用管理。办好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计划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2万场次,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着力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和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