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旅游强市建设工作要点(含乡村旅游)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4-03-14 16:12
字号:

2024年是推动旅游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旅游强市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旅游强市建设“七大行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以下责任分解完成期限为全年)

一、红绿融合发展高地建设行动

1.编制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规划。配合做好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2.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推进金寨县革命旧址群安防和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旧址、立夏节起义策源地旧址、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六安文庙)、六安县独山赤卫军指挥部旧址等陈列布展和安全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3.推进金寨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各项工作,推进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展陈提升。

责任单位:金寨县委、县政府,市文旅局

4 .推进汤家汇镇、斑竹园镇、南溪镇、燕子河镇、独山镇、苏埠镇、张店镇、毛坦厂镇、舒茶镇、高峰乡、诸佛庵镇等红色旅游小镇发展。

责任单位:相关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5.推进皖西烈士陵园、霍山县烈士陵园提质改造,打造皖西大别山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中心。新建霍山县烈士纪念碑等。

责任单位:市退役军人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6.鼓励重点景区和文旅新业态打造“十万剧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文艺演出进街区、进景区、进商文旅综合体演出700场次。继续开展鄂豫皖三省四市大别山民歌赛等品牌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7.打造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金寨革命博物馆、霍山烈士陵园等34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建成“两核七区”的现场教学格局和6条闭环式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陈升级,提升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8.举办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增加2个中国红色微电影拍摄基地。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9.推进汉代王陵墓地建设,完成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六安文庙展陈项目展陈设计、皖西博物馆序厅改陈项目。加大“守护安徽红色根脉”“裕安红色研学一号线”等5条文物主题游径推介,推出一批精品文物主题游径。开展类博物馆培育行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0.完善皋陶法治文化园项目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设计内容。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11.开展传统建筑普查认定和建档挂牌工作。建设2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加快金寨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12.举办清明皋陶祭典等非遗主题活动。打造“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非遗进景区”等系列品牌活动。培育非遗工坊,推出3条六安非遗主题精品线路。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3.丰富城市公园创意市集、露营休闲等主客共享业态。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2.5万平方米,打造中央公园“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片区建设,因地制宜活化利用一批老旧厂房,美化改造一批老旧街区。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建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14.推动六安文庙·锦成里街区、六安皋街等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责任单位:裕安区委、区政府,市文旅局

15.支持文化体育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合理设置旅游咨询区、餐饮区、文创产品销售区等旅游接待设施。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教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6.支持裕安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责任单位:裕安区委、区政府,市文旅局

17.提升汤池镇、吴家店镇、上土市镇、张店镇温泉发展水平,加快山七镇、徐集镇、独山镇温泉招商开发。打造一批温泉特色小镇、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酒店,延伸温泉产业链,打响陡沙河、虚谷、聆心谷等大别山温泉康养旅游品牌。

责任单位:相关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18.开发“西山药库”“皋陶医学”等中医药文化品牌,推进“中医药+文旅”“中医药+康养”“中医药+休闲”等产品不少于3种。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19.探索长三角区域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疗养式养老、田园式养老模式,2024年吸引长三角及周边地区老人来我市旅居康养、异地养老达6000人次。争创安徽省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2个。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0.推动省级疗休养基地认定,加强对疗休养基地的监管和推介;组织我市各级工会组织职工疗休养1万人次以上,吸引沪苏浙职工来我市疗休养4万人次以上。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县区党委、政府

21.推动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舒城县万佛湖、万佛山,裕安区紫荆花怡养小镇,金寨县响洪甸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提升金安区悠然蓝溪、张家店、霍山县迎驾生态、大别山 (金寨) 天马等省级旅游度假区业态。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行动

22.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建设民宿60家(其中霍邱4家,金寨13家,霍山13家,舒城10家,金安10家,裕安8家,叶集2家),推进民宿品质提升、集聚发展。打响“大别·乡宿”品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评定“大别·乡宿”30家。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3.推动旅游民宿证照办理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卫健、文旅等多部门联审联批机制。落实《六安公安服务民宿高质量发展6条措施》。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文旅局

24.出台《六安市民宿疗休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民宿职工疗休养基地认定工作。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县区党委、政府

25.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民宿申请作为党政机关定点会议场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6.建立“设计下乡、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推荐一批规划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等技术单位供各地选择对接。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一线乡村建筑工匠。 根据皖西大别山地域特色,编印民宿农房设计图集发放到镇村。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7.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计划,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28.摸排梳理乡村旅游资源底数,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创建。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29.争创安徽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其中旅游精品示范村不少于3个,支持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30.积极招引全国知名连锁酒店品牌,新建新评、升级改造亲子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乡村酒店不少于30家。支持万乘酒店拓展经营范围,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全市酒店行业整体水平。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三、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31.提升景区景点能级,推进天堂寨、万佛湖、大湾等15个重点景区开展“一景一案”提标进阶工程(霍邱县2家、金寨县3家、霍山县3家、舒城县3家、金安区3家、裕安区1家)。打造一批“最干净景区景点”。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32.推进大湾、六万情峡、梦乐帝巧克力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育太平山红源景区、淮畔荷乡景区、自留地景区、立夏节起义旧址、大别山狼谷、浙东·梦幻南山、“花样”果岭旅游景区、三元非遗民俗文化村、天子寨等景区。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33.探索在部分旅游景区实行“景镇合一”管理模式,推动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34.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提升燕子河大峡谷、铜锣寨、白马尖、万佛山、悠然蓝溪、九公寨、龙井沟等景区品质和带动效应。将旅游重点项目纳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旅游项目机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予以支持。加快霍山锦秀大别山旅游度假区、迎驾春风美酒小镇、金寨红色文旅一体化、华强文创街区、天堂寨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舒城茶山美宿、龙舒古城、金安梦享村、淠河右岸、裕安独秀大别山、叶集颐高文旅金街项目等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投创中心

35.结合优质旅游资源,谋划和推介一批文旅项目。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建设项目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36.强化选商引强,引进优质市场主体。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每年分别招引不少于1个亿元以上文旅类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生命健康(含文化旅游、养老)产业推进组成员单位

37.争创省级文旅产业“十佳谋划项目”“十佳落地项目”“十佳项目推介官”。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38.组建和推进运营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指导各县区组建或整合县(区)文化旅游投资经营主体。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各县区党委、政府

39.做强市场主体,迎驾文旅集团力争年营业收入超2.5亿元,安徽省天堂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舒城万佛湖旅游管理实业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责任单位:相关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40.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新增规上文化企业不少于2家,霍邱、叶集新增规上文化企业不少于1家。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四、旅游消费促进行动

41.创新文旅惠民措施,出台更多门票、产品优惠举措,通过发放消费券和鼓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民宿)、旅游演艺场所实行价格优惠方式,促进淡季和非周末旅游消费。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2.深挖全市健康美食(小吃)资源,组织2024啤酒龙虾节、万佛湖鱼头赛等活动,提升全市美食知晓度。加强六安名特优产品“老字号”品牌培育,争创培育5家以上安徽老字号品牌。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3.持续深化“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壮大徽菜师傅技能人才队伍,促进烹饪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开展六安新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180次以上,提升徽菜师傅烹任技能水平。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4.开发六安系列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打造7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5.推动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等茶叶、霍山石斛和金寨灵芝、舒城茶油等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创产品、景区景点、精品线路。争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6.发展“交通+旅游”,编制《六安市大别山旅游风景道观景台建设指南》《六安市大别山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建设指南》,完善观景台、旅游驿站设。开发低空旅游产品,壮大低空旅游市场。鼓励开发空中游览、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航空旅游产品。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7.发展“商业+旅游”,鼓励2家省级特色商业街提升消费集聚效应和影响力,培育1个以上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街区、商圈、景区、文化园区等),打造一批智慧商圈(街区、园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8.发展“体育+旅游”,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28场精品体育赛事(其中全国性赛事活动7场、区域级2场、省级5场)。建设口袋体育公园6个,改造体育公园1个,新建健身步道66公里、百姓健身房8个。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9.发展“教育+旅游”,拓宽大中小学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覆盖面,打造“红色研学”“绿色研学”等品牌,认定市级研学旅游基地不少于1个,优先认定红色类研学旅游基地。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0.发展“水利+旅游”,高标准推进6条省级幸福河湖示范建设。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1.打响“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支持金安区东石笋、金寨县龙津溪地争创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气象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52.发展“林业+旅游”,争创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城镇、15个森林村庄。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3.发展“工业+旅游”,发展石斛、铁矿、婚纱、酿造等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提升太平石斛小镇、迎驾工业旅游区、九仙尊石斛文化园、丁集婚纱小镇、金日晟铁矿文博园景区内涵。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4.加强科普游目的地建设,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夏(冬)令营活动,认定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不少于20个,打造精品科普游线路不少于5条。

责任单位:市科协,各县区党委、政府

55.发展“文娱+旅游”,开发六万情峡元宇宙红色文旅等场景化体验产品,发展音乐嘉年华、剧本娱乐等新业态。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五、旅游品牌传播行动

56.全面进军新媒体,组建传播矩阵,精巧策划主题,加大短视频传播、网络直播、精准推流力度,促进圈内圈外良性互动,打造更多引爆点,扩大“六安文旅”声量。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7.组织开展“春游江淮请您来”“安徽文旅百场宣传营销”“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江淮美食节”“游购乡村”市级配套活动,申请承办2024安徽自驾游大会,举办春天文化旅游节、天堂寨天贶节、六安四季风光摄影作品大赛、红色徒步之旅大会、舒城小兰花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58.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市场营销活动70次(其中霍邱5次,金寨15次,霍山15次,舒城10次,金安10次,裕安10家,叶集5次)。邀请重要旅行商客商来六安采风踩线,组队参加重大旅博会、展销会,开拓境内外游客市场,构建全方位宣传营销体系。

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文旅局

六、旅游服务升级行动

59.加快推进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前期工作。推进122公里美丽公路前期工作,力促开工建设。完成S447红色旅游线路改扩建项目。完成金安通用机场验收取证工作并启动机场运营,加快推进金寨民用机场、霍邱、霍山、舒城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机场+火车站+公路+景区”无缝接驳交通网络。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各县区党委、政府

60.推动“1+3+N”大别山风景道沿线服务区、房车营地、观景台、旅游驿站等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1.完成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主入口形象标识及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智慧导览系统开发。支持裕安红色研学一号线等创建省级旅游风景道。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2.推动有意向的出租汽车驾驶员考取导游证、导游员申办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探索在市域范围内依法依规向旅客提供运游融合服务。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3.推进涉旅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整合文旅、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等单位数据,及时发布景区等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实况和预警等信息。

责任单位:市数管局、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4.继续开展长三角地区持社保卡游客在我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同城待遇”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5.部署文旅市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旅行社专项整治行动。修订《六安市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6.发挥旅游警察、安全安心游办公室作用,开展“安全安心游”隐患排查。建立旅游景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专勤训练和联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综合能力。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7.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开展文旅市场失信主体认定及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扫黄打非”、打击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68.编写大美六安导游词,规范导游词使用。举办导游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提升导游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导游解说服务。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七、全域文明创建和环境提升行动

69.新增口袋公园3处,绿地1.05万平方米。提升淠河总干南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运营管理质效。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建局,相关县区党委、政府

70.加快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完成营造林54.775万亩。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推进绿美村庄、绿美乡镇等建设,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71.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新实施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3.5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4%。新认定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10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72.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抓好文明集市、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各县区党委、政府

73.以文化设施、场馆、公园广场、景区景点、商贸综合体、交通场站、商业大街等为重点,创建六安市“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继续开展最美街巷、最美小区创建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各县区党委、政府

74.按季度评选六安好人。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做好“云上故事汇”直播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各县区党委、政府

75.组织创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结合“5·19”中国旅游日等活动开展文明旅游“六进”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八、政策支持

76.加大文旅类资金统筹力度,保障文旅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77.全面落实带薪休假、职工疗休养制度,广泛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各县区党委、政府

78.强化金融支持,健全充实文旅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建立融资“白名单”,推动银企供需精准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民宿贷”“旅游贷”“森林康养贷”等产品,探索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业务。支持六安文庙文物建筑维修和展示展陈等项目申报发行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引导省级各类产业基金,加大对六安市旅游项目的投放力度。

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79.持续做好旅游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提升项目用地报批效率。针对重点旅游项目,保障使用林地定额,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80.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做好文化旅游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认定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81.举办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鼓励校企合作,邀请高校专家老师和知名文旅企业负责人开展“送智进村”活动。探索建立“校村共建、企村结对”机制,引导院校专家、乡村运营者驻点指导、结对帮扶。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九、组织领导

82.充分发挥市推进旅游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旅游强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供给和业务指导。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83.适时研究、持续优化文旅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结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市区两级旅游执法职责。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各县区党委、政府

84.将旅游强市建设纳入市委对县区、市直有关单位综合考核和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核得分按权重计入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发展部分得分。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办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