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六安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4-06-10 17:29
字号: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商务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进一步激活消费“主引擎”,开启消费“新空间”,持续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根据中央、省关于扩消费工作要求现将《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六安市商务局

   

                        2024年6月7日



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36号),认真落实《安徽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皖发改就业〔2023〕501号)《安徽省商务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2024徽动消费促进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皖商办〔2024〕9号)加速释放市场消费需求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推动全市文旅商务领域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我市大别山区、江淮分水岭、主城区和淮河水乡四个片区建设。坚持市县联动、政企互动、部门协同,聚焦供给、渠道、场景、环境等方面提升,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发放汽车、文旅等消费券6000余万元,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在融合创新中实现繁荣。

二、主要举措

(一)丰富供给引导消费

1.做靓“红绿融合”产品。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相融合,打造一批经典景区、精品线路。支持金寨县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谋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争取纳入安徽省“百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完成王陵附属墓葬群安防监控提升、裕安区罗氏宗祠维修、霍山县烈士陵园英烈门维修工程3个文保单位抢救性维修项目,以及全市84个文保单位的日常性维修。提升金寨革命博物馆和独山革命旧址群高峰乡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纪念馆、龙河口水库纪念馆等展陈水平。丰富展陈方式,将5G技术、云计算、AR/VR等新兴科技应用到红色展陈展览中,实现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以大别山革命故事为内容,创作不少于100部红色影视作品、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开发红色研学产品,打造一批精品红色研学课程,培养红色教育人才,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开行红色旅游专列不少于10列,积极开发长三角红色研学市场。

2.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结合“千万工程”经验,依托茶、石斛、水资源等载体,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将全市乡村旅游点连点成线,以点带面,推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旅游“十百千”计划,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打造6个精品主题村、6个美食村、6条旅游风景道、7家后备箱工程基地开展260个“微创意、微改造”提升,推进乡村旅游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打响“大别·乡宿”品牌,新增“大别·乡宿”30家,加快民宿集聚区建设,精心打造大别山风景道、红岭公路、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民宿风景带。培育低空飞行、水上运动、温泉康养、冰雪旅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金寨灵芝、舒城茶油等优质乡村旅游特色伴手礼

3.打造城市休闲产品。鼓励重点商圈、街区在建设中融入更多地域文化元素,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大力发展主题音乐酒吧、国潮夜市、文创市集、剧本杀等商文旅融合的新消费业态大力培育特色商业街、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打造2家省级特色商业街培育1个以上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推陈出新“送戏、送电影进街区”“文博活动进街区”“演艺活动进街区”“读书活动进街区”“体育活动进街区”等活动不少于200场,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元消费需求。推进“美食进街区”,培育本土名小吃和餐饮品牌,打造文庙·锦城里、山水奥特莱斯、六安皋街等夜间美食文化街区。鼓励推出优惠举措,加大消费优惠叠加刺激,培育集“夜购、夜食、夜娱、夜游”于一体的多元业态融合的夜间消费新场景。利用城市公园植入文娱项目,丰富休闲业态。

4.推出文化品鉴产品。推出精品文物主题游径5条举办考古研学活动10场。推进双墩一号汉墓遗址本体保护、六安文庙展陈项目展陈设计、皖西博物馆序厅改陈项目。举办“清风茶会·文化雅集”系列品鉴活动5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六安市文化馆红剧场举办42场演出,其中A、B、C类演出分别为4、8、30场。积极开发优质文化创意产品,推出“皋陶文创”系列文创产品5批次推动现有老字号品牌守正创新,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文化内涵,开展老字号“六进”活动,推动老字号企业“赶潮”新消费。

5.开发休闲度假产品。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积极推进六安(大别山)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荐万佛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借助度假区的业态聚集优势,打造多个文旅消费集聚版块,推动度假区内“24小时”消费圈建设,指导各地推出休闲度假产品消费促进措施。合理挖掘、利用、整合森林、温泉、中医药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旅游产品。提升汤池、吴家店等地温泉开发建设水平,打响陡沙河、虚谷、聆心谷等大别山温泉康养旅游品牌。争创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康养旅居目的地。

6.创新融合业态产品。做精“研学+旅游”产品,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开展系列研学游体验活动不低于6000场。打造毛坦厂研学小镇、迎驾春风小镇、文翁研学小镇等研学旅游基地,打响“红色研学”“绿色研学”等品牌。做活“体育+旅游”产品,加快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等精品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六安马拉松、龙舟赛、舒城环万佛湖马拉松等28场体旅赛事。做优“交通+旅游”产品,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完善“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推进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主入口形象标识及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

7.开展景区提升行动。按照“创建一批景区、培育一批景区、储备一批景区”的原则实施景区提标进阶工程。遴选天堂寨、万佛湖等17个景区实施“一景一案”改造提升,推动大湾、六万情峡、梦乐帝巧克力小镇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加快霍邱淮畔荷乡、舒城大别山狼谷、叶集“花样”果岭等特色景区建设,培育3A级旅游景区8家,丰富景区优质供给,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指导各县区制定实施景区促消费政策。

8.强化“双招双引”。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提升燕子河大峡谷、铜锣寨、白马尖、万佛山、悠然蓝溪、九公寨、龙井沟等景区品质和带动效应。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旅游项目机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予以支持。加快霍山锦秀大别山旅游度假区、迎驾春风美酒小镇、金寨红色文旅一体化、华强文创街区、天堂寨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舒城茶山美宿、龙舒古城、金安梦享村、淠河右岸、裕安独秀大别山、叶集颐高文旅金街项目等项目建设。强化选商引强,引进优质市场主体,原则要求各县区分别招引不少于1个亿元以上文旅类项目。

(二)拓展渠道扩大消费

9.举办“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以文旅惠民消费季为主题,创新“1+7+N”模式,开展第十一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点文旅活动75项,重点做好消夏避暑节、天堂寨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利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办好如“皋城文艺课堂”系列文化公益课、“书情花意 筑爱皋城--瀑布花海”公益募捐活动、“书香六安·阅读环游记”公益阅读活动、“鉴宝江淮行·走进六安”“博物集市”文博社教活动及各类文艺汇演、才艺比赛、文化惠民演出等。鼓励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沉浸式、互动化主题活动。推进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工作,积极推出“图书馆奇妙夜”、“博物馆之夜”等夜间文化服务。

10.推出“四季”特色节庆消费活动。围绕季节消费热点变化,紧抓重点消费节点,高频次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以春看花、夏戏水、秋赏叶、冬玩雪主题,举办特色节庆活动不低于100场。要求每县区每月举办活动不低于1场,提前一个月发布推介当月旅游线路、重点文旅活动、体育赛事等。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举办开茶节、漂流节、荷花节、桂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以及非遗购物节、蓝莓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农商文旅融合活动。

11.提振传统消费。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抓手,持续恢复扩大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联合各县区、汽车经销商会举办各类汽车展销促销活动,打造汽车品质集聚区,提振汽车消费。加大住房联动消费券发放力度,推动住房、百货、家电(家居)消费齐头并进。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活动。抢抓夏季餐饮消费旺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啤酒龙虾季活动,推动夜市经济发展。

12.积极开拓市场。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发展机遇,建立与长三角、合肥、皖北地区等重点客源地的长期合作机制,扩大互送游客规模和质量,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利用高铁、机场网络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系列营销活动开行“乐游长三角 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10列以上、旅游大巴100辆以上,吸引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居民来我市疗休养4万人以上,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旅游客源市场吸引游客不低于1500人,邀请大型旅行商踩线团不低于100次;组织本地优质文旅企业外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不少于100场,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六安文旅品牌影响力。  

13.强化宣传营销。加强新媒体平台运营,结合“东方甄选安徽行”等直播活动,主动与游客对话,以实力“宠粉”模式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游客打卡热情。鼓励在热门商圈、特色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公共直播间,推进与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网红达人合作,开展直播带货等各种新型营销推广活动。系统谋划“两微一抖”等宣传渠道,主动开启话题引导,讲好六安故事。

15.实施数字文旅赋能行动。大力推进“文旅+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依托热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打造天堂寨、万佛湖、十万剧场、独秀大别山等8个沉浸式演艺游览项目,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加强“智慧文旅”数字化应用,实现旅游产品展示、旅游预定、智能导览、营销推广等消费流程智能化服务。

16.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加强与头部OTA平台的合作,要求OTA平台上线企业增加10%,助力本地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整合县区资源,建立线上头部企业合作优选名单,降低企业线上运营成本。通过OTA平台收集相关数据,强化游客客源地年龄结构、消费习惯的监测分析为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三)多措并举刺激消费

17.市县联动促消费。各县区结合汽车、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行动,围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优选发放平台、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消费券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潜能文旅消费券采取市县联动、错峰发放模式,全市发放规模930万元,其中市级发放200万元、霍邱县100万元、金寨县150万元、霍山县40万元、舒城县150万元、金安区200万元、裕安区80万元、叶集区10万元。市本级文旅消费券在6月下旬启动发放,利用淡季发放、缩短消费券有效期等方式,提高整体核销率。

18.政企联合促消费。结合第十一届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引导14家市场主体申报“两看一品”消费惠民活动特约商户。鼓励市场主体提出消费激励刺激举措,对特定市场、特定群体开展免费游、半价游优惠,原则要求4A以上景区、旅游饭店(民宿)、影院、书店、演艺场所等文旅企业制定促消费优惠方案,并向社会公布。积极支持、发动文旅企业开展特色消费活动,以“政府给力、企业让利、群众得利”的方式拉动消费。

19.加强协同引导消费。形成文旅、商务、农业、体育四部门促消费联动机制,积极谋划组织如非遗农产品展销、农民丰收节、啤酒龙虾节等商农文旅协同促消费活动不低于5场,结合六安市第十届龙舟赛、2024马拉松赛事等体育活动,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消费”的消费热点。强化商工农林旅展联动效益,突出办好“五五购物节·皋品入沪六安周”等一批招商、宣传、展销活动,重点开展“皋品入沪”专项行动,与重点企业、对口合作区及重点平台联动共建,有效嵌入上海市“一节六季”全年促消费活动,不断提升六安产品在上海消费市场的消费热度。

20.更新设备助力消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持续梳理摸排全市文旅设备更新储备项目,重点做好观光游览设施、游乐设施、智慧文旅设备、演艺设备等项目摸排,积极谋划一批储备项目。统筹开展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四)优化环境护航消费

21.提升消费场景应用。推进文旅场所支付便利化,在全市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剧院、旅游饭店等重点场所布设外卡pos机176台、兑换点/ATM12个,为游客提供外卡刷卡、移动支付、现金结算等多元化支付服务。持续推进文化旅游领域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工作,全市48家重点公共文博场馆和A级旅游景区一卡通应用深度全部达到三级。

22.营造环境放心消费。举办文旅企业宣传培训不低于10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强化旅游高峰期应对举措,指导热点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因地制宜强化弹性供给,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交通运力、增设临时性停车场、及时发布景区拥堵信息、做好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应急预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持续净化文旅市场及周边单位经营环境,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游客创造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完善文旅市场投诉统一受理与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筑牢旅游安全底线。

23.提升服务暖心消费。在景区周边发展骑行、露营、烧烤、品茶、车辆租赁等相关服务和配套业态。加大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促进全市景区环境卫生质量持续提档升级推进落地自驾体系建设,增设停车场不少于20个、停车位不少于3000个,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化交通服务。提高文旅工作队伍“人人都是迎客松”的服务意识,不断优化提升旅游问询服务质效,推动全市文旅消费场所在宣传营销、活动策划、暖心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持续升级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协同联动、督促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文旅商务领域消费提升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优化消费提升各项工作。要结合实际,精简高效,立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地应积极推动用人单位全面落实带薪休假、职工疗休养制度等政策要求落实市委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精神,做好36条诉求落实工作。用好金融助企政策,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对接沟通,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实行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积极为本地企业争取信贷支持。

(三)强化跟踪监测。各地要加强对消费提升工作的数据统计监测,强化统计数据的决策参考作用。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跟踪,要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各地要及时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上报市文旅局。

(四)强化考核调度。市里将把文旅商务领域消费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各县区应按月上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其中消费券核销情况需按周上报),市里将组织力量,不定期对各县区消费提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通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