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5号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4-06-26 19:16
字号:

张佳佳、王莉、李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民宿业经营秩序的建议》《关于打造六安高品质民宿建设,创造旅游+养老特色模式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打造红绿交融的旅游强市,持续实施生态原味·乡宿六安旅游民宿工程,打造大别山风景道等民宿风景带3条、张店镇等民宿集聚区7个、花开半朵等精品民宿300余家,通过便民化服务、标准化手段、协同化监管,不断引导旅游民宿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全市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一、关于规范民宿业经营秩序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监管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六政办〔202220号),建立市、县两级旅游民宿发展推进工作机制,明确文旅、公安、消防、住建、农业农村、卫健、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8个部门以及属地政府的具体职责分工,统筹推进旅游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以及新业态监管需要,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六政办〔20243号),要求文旅部门会同商务部门负责旅游民宿安全管理,同时明确公安、住建、消防、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5个部门在具体领域的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着力提升民宿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优化准入条件,提升便民服务。202211,市文旅局、市公安局等5部门联合召开推进旅游民宿证照办理工作会商会,着力推动明晰民宿界定标准、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证时限、优化营商环境。市文旅局编印了《六安市民宿发展政策指引》并免费发放到户,集中汇总各县区民宿审批相关政策流程,提升民宿开办服务水平市公安局制定《乡村民宿办证指南》,统一规范许可材料清单,并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公开承诺最多跑一次,实行容缺受理,将审批时间压缩至5日内。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消防救援支队在食品、卫生等领域的高频事项联合推行证前指导服务,更好便利民宿准入准营。其中,卫健部门对民宿卫生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度,推进即时办理服务,对材料齐全、符合办证条件的民宿当天发证。市场监管部门已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办理、统一出件,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在4个小时以内。同时,霍山县、金寨县等县区推行证照办理上门服务,推动民宿各类证件一网通办”“秒批秒办”“一日办结

(三)完善标准体系,引领规范管理。发挥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市文旅局深入宣贯实施《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皖美民宿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并结合六安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大别乡宿民宿品牌,发布《大别·乡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制定《六安市大别·乡宿管理办法》等,加强对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获评国家丙级民宿5家、安徽省皖美民宿”39家,评定大别·乡宿”38家,民宿开发经营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作用2023年以来,市文旅局全面开展行业管理规范年和巩固年活动,编制一套指南、一本手册、一份清单(即六安市文旅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指南、安全生产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内页资料管理台账清单),内容覆盖民宿消防、食品、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管理制度规范18项,梳理行业安全风险点20条,归纳基础台账7项、个性台账4项,实现分类施策、精准指导。市、县两级合计举办现场观摩会7场,促进县区、政企间的沟通交流。

(四)加强会商研判,推进协同监管。根据市安委会部署,2020年,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公安局等12个单位为成员的市文化市场和旅游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规则,明确职责分工。2023年,根据旅游民宿等新业态监管需要,领导小组调整新增农业农村、住建等5个成员单位,每季度组织行业安全形势分析,通报工作进展,多次针对民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风险研判,并提出对策措施,持续推进综合监管,提升治理成效。2023年以来,市文旅、卫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先后开展2轮旅游民宿专项检查,重点围绕标准落实以及治安、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管理情况,检查旅游民宿52家次,累计交办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隐患200条,其中涉及消防安全问题96条。同时,市文旅局将旅游民宿纳入假日文旅市场督导检查重点,确保规范有序经营。

(五)强化队伍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市文旅局调整成立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暨旅游等级民宿评定委员会,选聘等级民宿市级评定员14人,并较好承担了皖美民宿等品牌评定工作,充实了民宿标准化建设专业力量。2023年以来,全市文旅部门先后开展旅游住宿业相关标准宣贯、民宿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等各类业务培训40余次,民宿业主、管家等累计参训1100余人次。我市选手在全省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中获银奖2枚,民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引导旅游民宿经营者成立民宿协会,实现资源共享、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有序发展。全市旅游民宿行业协会正谋划成立;霍山县旅游民宿协会于20235月正式成立,并推行民宿环境十有和服务五心标准;堆谷山等乡镇级、村级协会不断发展完善。

二、关于打造六安高品质民宿建设,创造旅游+养老特色模式情况

我市不断探索政府主导、双招双引、投资入股、能人创业、群众参与等发展模式,利用政府资金撬动社会参与民宿建设和管理,以产业融合为路径,着力推动旅游民宿发展和高品质民宿建设,促进康养旅游提质增效

加大投入,促进民宿发展。一是实施激励机制。市政府2023年安排1600万元民宿发展激励资金,开展民宿发展季度考评。金寨县整合1.5亿元资金,对23个乡镇25一乡一宿项目给予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4亿元。霍山县、霍邱县、金安区对新评定国家等级民宿最高奖励30万元。裕安区设立民宿产业专项奖补资金200万元。二是加大招引力度。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市对口合作以及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机遇,发挥生命健康(含文化旅游、养老)专班协调服务功能,编制《全市旅游民宿招商项目册》,深入对接上海、合肥等文旅头部企业,先后引进了携程、景域驴妈妈、黄山无名初、上海沁居、安徽农道、浙江听涧等知名民宿企业参与我市民宿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市委农办出台《六安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鼓励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等新业态。市自然资源局印发《六安市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在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保障旅游民宿、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

(二)培育品牌,促进品质建设。一是注重培育品牌体系突出皖西大别山地域文化,在大别·乡宿品牌引领下,支持各县区培育地方品牌,构建六安民宿品牌体系。金寨县以春山· ”“夏清· ”“秋云· ”“冬晓· ”等为统一品牌名称,打响四季宿金寨的招牌,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积极培育大别山人家”“漫宿+”“磨茗而来”“龙舒乡宿”“画廊乡宿等本土特色民宿品牌。是注重营造民宿场景。引导各民宿经营主体积极对照国家、省市标准建设、提升。通过小茶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设施打造,链长补短服务配套,形成民宿+景区客流的双向溢出。推进民宿与低空飞行、滑雪漂流等新兴业态联动发展,打造秋云·翔园揽山、夏清·莲境山居等特色民宿。三是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茶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民宿建设中。金寨大湾老屋民宿挖掘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祖宅背后的历史文化,渗透式讲述明清时期以及革命岁月中大别山群众的生活点滴。霍山县宋家河村古村茶栈民宿将霍山黄芽传统手工技艺与汉武帝南巡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多种体验场景。舒城县利用华东最大洞藏酒基地,将酒文化融入民宿设计之中,打造临水玉泉·醉饮山房民宿。

深耕资源,打造特色康养。积极推动沪六合作,将优质的温泉、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别山特色康养旅游已蓬勃兴起一是创建康养旅游新场景。培育陡沙河、虚谷、聆心谷等5个大别山温泉康养旅游品牌,备受市场欢迎。提升霍山石斛等中医药康养基地和健康小镇内涵,建成迎驾石斛馆、太平畈石斛馆等特色场馆,九仙尊石斛文化产业园、石斛小镇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培育民宿+养老新模式。加强对金寨、霍山和舒城三县闲置民房的开发利用,提供租赁等相关服务,拓展金安、裕安两区城市周边农村闲置用房(用地)服务功能,开发相关养老相关产品。三是打造民宿旅游新招牌。推进民宿与温泉康养等新兴业态联动发展,打造陡沙河畔等特色民宿,夏清·沧海桑田、花美时民宿、少间·素心谷等精品民宿开发中药汤浴、药膳等系列产品,形成了集民宿旅居、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休闲产业。四是发展健康美食新产品。开发六安有礼系列文创产品体系,推动石斛、灵芝、天麻、百合等中药材向旅游产品转化,在旅游民宿等接待场所设立特色康养产品销售专区,将大别山风景道沿线节点民宿打造成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研发适合中老年群体的养生菜谱,如石斛炖鸡、鲜榨石斛汁、天麻红烧肉、天麻老鸭汤等系列美食,实现民宿经济产业链延伸。

(四)拓展营销,扩大品牌影响。联合市总工会出台《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市疗休养优惠政策》,21家精品民宿参与普惠。针对长三角游客推出精品康养旅游线路20条,带动周边民宿等康养业态游客接待量增加10%2023年以来,先后赴长三角、合肥都市圈等重要客源地城市举办车轮滚滚·春暖大别山上海--六安自驾游、醉美大别山 四季游六安六安(上海)秋冬文旅资源推介会暨大别山风景道四季图片展等活动30余场,在上海地铁2号线投放驶向幸福的山海情深号六安主题宣传图片,开行乐游长三角·坐着高铁寻游六安红色旅游专列14趟。2023年,全市吸引沪苏浙职工来我市疗休养3.34万人次,旅居康养老人超5000人次。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民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诚如您所言,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如:由于很多旅游民宿处于乡村地区,地广店稀,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综合监管不足;环山滨水的民宿建设涉及林地、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问题,制约要素较多,影响项目落地建设;部分民宿仍处于住宿、餐饮阶段,兼顾特色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项目的品质旅游民宿相对较少;民宿管家以本地居民经营为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旅游民宿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民宿发展和经营管理现状,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便民服务。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交通、水利等资金,完善民宿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民宿可进入性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打通旅游民宿所在地毛细血管道路连接。在民宿集聚区加强消防给水设施和治安巡防、志愿消防组织建设,夯实公共配套,提升民宿社会化管理水平。鼓励通过联合审核、一站式办理等方式,优化证照办理流程,为民宿经营者提供更加便捷、规范的证照办理服务。

(二)强化多元共治,巩固综合监管。持续完善由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公安、卫健、消防、住建、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民宿工作会商和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对旅游民宿的规范经营、服务质量、建筑结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通过联查联勘、问题会商、分类交办等方式,精准查找问题症结,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常态化安全综合监管,推动旅游民宿业安全安心发展。

(三)加大项目谋划,丰富产品业态。围绕六安本土特质文旅资源,持续深化与上海锦江集团、春秋旅游、携程等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合作,谋划招引一批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民宿项目。依托生态、温泉、中药等养生资源,培育民宿+康养业态,发展以石斛养生、温泉养生、生态康养等为主题的特色民宿。逐步推动中医疗养、康复、养生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深化中药+康养+旅游”“旅游+养老的养老新模式。不断开发皖西白鹅、老班长红烧肉等旅游民宿伴手礼、民宿小份菜。加强民宿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传习基地合作,提升民宿文化内涵。

(四)规范标准建设,注重差异发展。指导各民宿经营主体对照国家和地方标准建设、规范和提升,促进民宿精品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推出一批产品建设好、安全保障好、服务质量好、市场评价好、带动作用好的国家等级民宿以及皖美民宿”“大别·乡宿,打响民宿品牌。注重创意设计,加强红色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康养文化等挖掘和利用,将六安特色文化元素充分植入到旅游民宿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中,避免同质化开发。

(五)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体系。打响大别·乡宿旅游民宿品牌,推动区域品牌融入大别·乡宿品牌体系,构建统一的民宿品牌IP。针对合肥、皖北、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持续传播大别·乡宿牌形象,围绕民宿+养老等制定专题营销推广方案,推出康养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各民宿经营主体与携程、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联盟营销、创意营销、活动营销、节事营销、场景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多元营销方式,多领域、全视角将民宿融入全市文旅整体营销中。

(六)注重人才培育,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民宿的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引入专业的民宿管家和经营管理团队,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专业团队、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民宿建设运营,提升我市民宿精细化水平、人性化的管理水平。加大本土民宿管家、民宿主人培养力度,促进民宿人才职业化发展。鼓励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民宿管家、旅游民宿主人专业,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民宿管理人才队伍。

类别:B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3929190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624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