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A07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民进六安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六安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六安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创新传播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工程,是发展六安经济、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工作的重要方向,致力于将六安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在此过程中,我们已着力实施了以下几项关键行动:
(一)强化红色文化阵地宣传。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金融历史,依托皖西博物馆,重点打造了红色原创展览《“峥嵘岁月 红色印记——鄂豫皖苏区货币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货币展”》,同步推出红色货币展线上展览,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市图书馆设立红色文化专区,推进红色为主题的阅读空间建设。共同承办“星火石库门,‘阅’进大别山”首届大别山红色阅读马拉松大赛,市文化馆设立红色主题的“红剧场”,对外开放演出。连续举办四届“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活动,深挖红色资源富矿,聚力放大红色效应。
(二)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为推深做实《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不断深化沪六文旅等领域合作共识和成效,抢抓上海市春季旅游市场,市县联动,举办“情牵大上海 春游大别山”——2024“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春季文旅康养资源推介会。发放“上海——六安”专线旅游线路宣传册,第34届上海旅游节六安市作为本届上海旅游节分会场之一,参与了开幕式《共同的节日》节目演出,以“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为主题的花车作为六安市“流动的文旅名片”点亮了上海滩的夜晚,众多市民游客通过“乐游上海”、新民晚报等渠道进行投票,“六安”花车荣获“最佳光效色彩奖”,2023年4月以来,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从上海虹桥站首发以来,14趟旅游专列已经载着近千名上海游客走进了红色革命老区六安,六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上海人民亲近自然、感受生态魅力的首选之地,也是上海人民休闲度假、感受生态旅游的最佳之选。
(三)加强红色艺术作品创作和宣传。牵头创排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推出小品《纪念碑》、话剧《历史的天空》、大型舞台剧《革命的种子》、大戏《淠史杭之恋》《新梦》等多部红色艺术作品,引起强烈反响。连续举办六届红色微电影推优展播活动,推出一批反映大别山革命历史的微电影。举办六安红色之旅徒步大会等赛事,开展“初心如磐 红色之旅”暑期红色主题研学游活动、金寨红岭公路自驾大会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宾朋。深化区域合作,由金寨县人民政府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共同打造的安徽首个红色元宇宙沉浸式演绎文旅综合体项目——“十万剧场”在金寨县汤家汇镇举行首演仪式,大型红色主题沉浸式戏剧《立夏》也同步开演。
诚然,正如您所指出的,我们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一是资源整合不足,目前,六安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红色文化景点和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规划。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已经构建了互联网传播机制,但在宣传力度和效果上还有待提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六安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建议为契机,深入贯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战略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启动从上海到六安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的初步规划。旨在串联起六安的红色文化景点,让游客在旅行中深刻感受六安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根据游客反馈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线路的调整和优化。二是构建互联网传播机制。积极构建完善六安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保护的互联网持续传播及开放运用机制。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渠道,定期发布关于六安红色文化的资讯、活动信息和研究成果,提高六安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推出“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线路,继续开行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挖掘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动深化上海六安对口合作。
最后,衷心感谢民进六安市委对六安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动六安红色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办理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开发科
联系电话:0564—3379236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