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通报】市文旅局2024年三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4-10-08 09:19
字号:

序号

目标与任务

牵头责任科室

工作进展

1

加快建设承接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科、

宣传推广

推进《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编制,奋力打造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开行“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7次,赴合肥召开六安马拉松赛事发布会暨金秋六安文旅推介会,组织霍山赴上海举办“千里大别山 主峰在霍山”安徽霍山(上海普陀)文化旅游推介会。

2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集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资源开发

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旅强市建设 深化农文旅融合的实施意见》。大湾景区、霍邱文庙、漫宿·古桥人家入选文旅部2024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夏季旅游线路。推荐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村等6个村申报安徽省“精品主题村”,推荐舒城县万佛湖镇白鹿村等5个村申报安徽省“特色美食村”,推荐霍山县漫水河镇道士冲村等5地申报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龙吟古树、花田·岭上等民宿48家。金寨县、霍山县荣获全省“十大皖美民宿集聚区”称号。金寨县听涧.不知周民宿荣获全省皖美金牌民宿20强称号。

3

推进景区景点能级提升、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

资源开发科、

计划财务科

推进4A级及以上景区“提标进阶”,霍山县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舒城县万佛湖景区、裕安区独山镇入选安徽省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霍山县、金寨县被评为全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疗休养+红色”十佳县。推荐舒茶人民公社景区申报4A级旅游景区,推荐迎驾酒工业旅游区、九仙尊石斛文博园申报2024年安徽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9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500万元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2亿元,分别同比增幅15.06%和15.2%

4

积极推动大别山悠然南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资源开发

加快推进大别山悠然南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一步丰富度假区文旅业态。举办“庆盛世华诞 游山水金安”南山南·梦享村夜游系列活动暨金安区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扩大影响力。

5

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推进民宿品质提升、集聚发展。

资源开发科

今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龙吟古树、花田·岭上等民宿48家,其中,冬晓·寻溪里等12家民宿投资超千万元。在全省民宿产业大会上,六安市围绕“政策引领聚力发展旅游民宿”作典型经验发言。金寨县、霍山县荣获“全省十大皖美民宿集聚区”称号,金寨县听涧·不知周民宿荣获“全省皖美金牌民宿20强”称号。1-9月,全市民宿接待入住游客65万人次,参观打卡游客13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亿元。《六安市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霍山县以民宿经济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民宿发展经验被安徽信息、安徽文旅信息等刊载,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6

抓住重点时间节点,引导景区景点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市旅游。

宣传推广科、

计划财务科

①抓住金秋时节,举办2024六安市金秋文旅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推出“六安有多美”摄影作品合六巡展、“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秋收活动、六万情峡金秋菊展、叶集羊肉美食节等112场活动和50项优惠政策。②持续擦亮“跟着赛事游六安”文旅品牌,面向2024六安马拉松参赛选手及同行人员推出22条景区优惠政策。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爱尚皋城 金秋有约”六安市2024金秋消费季活动方案》,三季度以来,叶集区、舒城县、霍山县、霍邱县、金安区、裕安区相继开展消费券发放工作,共计发放文旅消费券169.1万元。至9月底,全市发放文旅消费券546.77万元,其中市本级200万元,县区346.77万元。核销459.14万元,其中市本级195.77万元,县区264.37万元。直接带动经济效益9194万元,其中市本级3742万元、县区5452万元。

7

加大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办好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

文物保护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市文保中心、

广播电视科

①推进革命遗址遗迹调查统计和名录公布工作。联合市红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革命遗址遗迹全面调查复核统计,基本摸清现存革命遗址遗迹数量,目前,全市共调查统计革命遗址遗迹387处(429个点),后续将协同做好名录公布等工作;完成双墩一号汉墓本体保护工程,木质、石质文物修复后现场复原到位,项目待省级验收。推进四普工作,市及县区落实普查经费140万元,普查设备采购到位,正在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量300余处;根据省局专家评审会意见,完成《皖西博物馆馆藏珍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修改完善。②承办全省革命文物讲述人培训班及“鄂豫皖”大别山区革命文物讲述大赛、“祖国好 安徽美”安徽“心悦75”产品发布暨红色旅游再出发仪式等,我市金寨县、霍山县均入选“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安徽)‘疗休养+红色’十佳县(市、区)”,霍山县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等3家单位入选“安徽省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纪念馆)入选“安徽省二十佳馆校共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42处革命遗址遗迹纳入“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刘帅的棉衣》《一张见证历史的会议桌》2个作品入选“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故事短视频”。③出台《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新认定六安市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人,大别山民歌登上全国民歌展演舞台,成功举办第二届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启动仪式暨非遗展演、迎国庆 赶大集”2024六安非遗购物节活动,安排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霍山黄芽制作技艺、翁墩剪纸等25个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销。④完成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单一来源采购、合同签订;策划“跟着红色微电影去旅行”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定制剧本创作采风暨拍摄基地考察。

8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示范发展。

产业发展科

全市现有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06家,1-6月,我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31.6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15.5%。

9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好“乡村文化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艺术科

①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三季度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客流399万人次,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3万余场。高度重视“送戏进万村”工作,目前已完成1599场演出,完成任务量的87.6%,演出合格率达80%以上。完成32个公共文化空间评估定级工作,获得省补助资金375万元。②举办系列文艺赛事和展演活动。举办“跟着赛事游六安 未名湖畔踏歌来”2024年六安市广场舞联赛暨第七届广场舞大赛、2024六安市首届青年教师才艺大赛、“热血铸军魂”——“八一”文艺汇演、2024大别山首届少儿古诗词大赛、“皋城之星”第2届六安新生代歌手大赛、“六安有多美”文旅摄影展等活动。③开展第五季“好戏六安”文化惠民演出,采购40场演出送至基层,目前已经完成12场演出。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