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通报】市文旅局2024年四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序号 | 目标与任务 | 牵头责任科室 | 工作进展 | 完成状态 |
1 | 加快建设承接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 产业发展科、宣传推广科 | 2024年,全市共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4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与上海锦江集团合作编制《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市县联动在上海、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召开文旅推介会10次,出台《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市疗休养优惠政策》,全市45家A级景区及21家精品民宿参与。天堂寨等6家单位入选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开行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旅游专列10次。 | 已完成 |
2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集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 资源开发科 | 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旅强市建设 深化农文旅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导创建并获评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4个,省级“特色美食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3个,“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1个,指导望春谷、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等6地申报并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线路。 | 已完成 |
3 | 推进景区景点能级提升、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 | 资源开发科、计划财务科 | 1.实施天堂寨、万佛湖等12家重点景区“提标进阶”工程,裕安区成功创建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湾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舒城县九一六茶园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全市列入4A级景区创建单位3家,新增3A级景区4家,列入3A级景区创建单位8家,万佛湖入选“安徽省最干净景区景点”。 2.启动《六安市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规划》编制,建设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主入口形象标识、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智慧导览系统。金寨红岭公路、大别山国家风景道(霍山段)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3.指导望春谷、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等6地申报并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线路。万佛湖精品航线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 4.全市接待游客人数6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 |
已完成 |
4 | 积极推动大别山悠然南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资源开发科 | 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已被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单位,指导度假区对照创建标准进一步丰富业态,提质升级,南山南▪梦享村、月畔湾火锅公园等项目先后建成开放。 | 已完成 |
5 | 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推进民宿品质提升、集聚发展。 | 资源开发科 | 持续实施旅游民宿“1289”工程,新建成金寨春山·溪谷、霍山龙吟古树茶宿等民宿50家,获评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13家、“皖美银牌民宿”31家,金寨县、霍山县荣获“全省十大皖美民宿集聚区”,听涧·不知周野奢民宿入选“皖美金牌民宿”20强。承办全国第234期、235期“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班,评定六安市首批等级民宿管家50余人。2024年,全市民宿接待入住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1.8亿元。 | 已完成 |
6 | 抓住重点时间节点,引导景区景点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我市旅游。 | 宣传推广科、计划财务科 | 联合市商务局制定并印发《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方案》,制定《“爱尚皋城 金秋有约”六安市2024金秋消费季活动方案》《“爱尚皋城 想购就GO”六安市冬季有约促消费活动方案》,打造六安消费促进活动品牌矩阵,发放商文旅一体化消费券,实现全市文旅商务领域消费稳步增长。全年共发放文旅消费券710万元,拉动消费约1.25亿元。 | 已完成 |
7 | 加大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办好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 | 文物保护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市文保中心、广播电视科 | 1.加大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开展革命遗址遗迹资源调查,梳理全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名录。实施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等陈列展示项目,推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改陈,淠史杭水利文化展示中心展陈等项目。推出“经典之旅 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革命文物主题游径16条,金寨县红军广场等42处景点列入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金寨县李集老街文物建筑群活化利用入选“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红军广场入选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等5家文博单位入选安徽省二十佳馆校共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以“壮歌七十五载 共谱盛世华章”为主题,自7月启动以来,历时4个多月,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红色微电影、短视频作品共计2000余部,经过评审,共计80部作品入围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推优榜单。评选出最佳微电影10部、最佳短视频10部、最佳组织奖4名、组委会特别推荐影片2部、优秀作品60部以及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美术5个类别单项奖各1部。12月17日至19日在我市举办盛典推优典礼,包含微电影设备技术展、开幕影片放映活动暨六安文旅推介会、红微之夜、六安好物市集及盛典视频册推介、走红毯仪式、优秀奖颁奖礼、参观中国红色微电影文化长廊、盛典推优晚会、嘉宾选手采风等子活动。12月18日晚在市文化馆红剧场举办推优晚会。 |
已完成 |
8 |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示范发展。 | 产业发展科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导中小微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型迈进。2024年以来,入库安徽太平洋印务有限公司等9家规上文化企业,全市现有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03家。1-9月,我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48.9亿元,利润总额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推荐安徽新联合众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文化企业申报新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已完成 |
9 |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好“乡村文化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 | 文化艺术科 | 1.印发《2024年六安市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活动要点》,高质量完成全市1825场“送戏进万村”活动。开展乡村“四季春晚”730余场,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叶集区三元镇沣桥村等7个村入选省级示范展示点。新建、改建公共文化空间32家,通过省厅评估定级,获得补助资金375万元。 2.全市共举办鄂豫皖三省五市第二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第七届广场舞大赛、第二届乡村红歌村歌大赛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5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达1500余万人次。 |
已完成 |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