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5-06-30 18:24
字号:

杨海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红绿交融优势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发展,立足六安比较优势,确定打造六安版的“三地一区”战略发展定位,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启动《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编制,系统谋划文旅强市建设,扎实做好大别山红绿交融文章,推动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后实施《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体系。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把“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建成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金寨县红军广场等8处列入省级“守护红色根脉文物主题游径”,皖西烈士陵园等42处列入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霍山、金寨被评为全省十佳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安徽)“疗休养+红色”十佳县。裕安区独山镇等3地入选省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

(二)加强保护利用,深耕乡村红色资源。全市6个县区列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86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21处,市保单位33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共3466件,其中一级文物49件。扎实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采集普查数据1383处,其中复核“三普”数据1061处,新发现文物322处。整合各类资金1亿多元,重点实施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陈列布展等革命文物保护提升工程90余项。创排展演话剧《历史的天空》、校园红色剧《少年蒋光慈》、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大戏《淠史杭之恋》以及黄梅戏《锁龙图》等反映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的红色文艺精品。连续举办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共征集作品1.5万部,全网点击量超25亿人次。大湾、六万情峡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全市共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53个,其中红色主题旅游景区14个。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个、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5个、省级红色旅游小镇3个。金寨县成功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

(三)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依托景区打造红色演艺项目,红旅小镇汤家汇“十万剧场”创新打造全国首部沉浸式、元宇宙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入选全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六万情峡景区推出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已累计演出1115余场次,观演67万人次,门票收入超5560万元。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打造红色联名好物,创新推出“我把金寨带回家”红色系列主题文创,年销售额近300万元,开发“红色六安”徐集花生糖、先徽手工挂牌、六安黄大茶等红色文创后备箱商品。皖西博物馆创新推出“让文物说话 讲皖西故事”系列微视频讲述皖西红色故事,积极推动文物文创开发工作,完成文物文创设计元素提取数据库建设,以“商代龙凤兽面纹铜尊”“战国六山纹铜镜”等200件重要文物为原型,提取元素图案260个,深入挖掘馆藏珍贵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已成功设计开发鼠标垫、冰箱贴、帆布包、拼图等系列文创产品20余种。以“传承六安文脉,创遇皋城未来”为主题,举办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

(四)强化支撑保障,激活全民参与活力。以提升基层一线文旅人才素质能力、挖掘乡村文化品质和内涵为目标,遴选80名优秀文旅工作者以文旅“特派员”身份,开展服务支持基层一线专项行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坚持“走出去”请、“引回来”用,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成功培育安徽霍山九草霍魁石斛、聆心谷、“润一茶咖”等文旅企业,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认真落实全省乡村旅游“421”工程,完成乡村旅游“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项目799个,培育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268人。聘任六安文旅推广大使(志愿者)40名、选拔六安文旅推荐官11名,共同宣传推广乡村红色旅游。精心打造“两微一抖”、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构建主媒自媒联动、线上线下协同、全民参与的宣传推广路径,多角度、立体化扩大六安文旅声量。依托央视、安徽卫视及“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文旅品牌,摄制《五色六安》等文旅宣传片,全方位提升六安文旅品牌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编制与实施,构建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结合六安山水、人文等资源禀赋,进一步明晰全市文旅融合、红绿交融的总体定位,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六安文旅品牌形象,奋力打造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启动《六安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纳入规划内容。规划将立足乡村地域特色与生态本底,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推动红色资源富集的乡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面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二)进一步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建立健全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档升级工程。继续做好对全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调查工作,确保全市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得到保护、达标晋级、永续利用。有序推进全国重点革命旧址群、集中连片区域的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开放、利用等工作以及革命旧址维修、陈展及提档升级工作,结合陈展等需要持续做好革命文物征集等。开展革命文物主题月活动,推出一批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五进活动”,以红色历史、革命故事、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正能量内容为题材,编排接地气、聚人气的红色剧目,继续办好第八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

(三)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能级。抢抓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政策机遇,推动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劲引擎。重点支持金寨县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推进汤家汇、独山等红色旅游小镇发展。提升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军广场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品质,加快“独秀大别山”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一批红色旅游主题民宿。运用VR、AR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展陈形式,推动红色场馆从静态展览向动态参与转型,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类红色旅游产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开发一批具有特质性、时尚性、实用性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进一步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实施“文旅人才下乡”工程,组织文旅专家、行业骨干深入乡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同时,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培育一批乡村文旅带头人,推动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大红色讲解员队伍培养,举办红色讲解员培训比赛,提升讲解员业务和水平。培育本土红色文化宣讲队伍,鼓励村民结合亲身经历和家族红色记忆,运用方言、快板等形式在红色遗址、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特色宣讲。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重点吸引文旅企业、返乡创业者、乡贤能人等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向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围绕重要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强化宣传推介,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产业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生态圈。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

联系电话:0564-3379271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3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