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总结】六安市2019年“送戏进万村”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六安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19-11-29 18:05
字号: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民生工程实效,我局精心组织实施“送戏进万村”民生工程工作。截至10月底,完成“送戏进万村”2077场,完成率111.12%,圆满完成2019年“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任务。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工作要求。根据省厅文件要求,及时印发《关于要求做好2019年“送戏进万村”工作的通知》,从“丰富节目内容”、“严审剧团资质”、“加强招标管理”、“注重演出时效”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明确全年目标任务,要求各县区严格遵照政策文件执行。特别突出继续注重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演出单位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创宣传文艺作品。同时,为保护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戏曲艺术,各县区将本地新创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和传统戏曲黄梅戏、庐剧作品纳入购买服务清单。
  二是加大送戏宣传。要求演出团体提前1个小时到达演出所在地,通过在每个演出地点提前悬挂横幅、散发节目单、播放演出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确保宣传面力争达到小村全覆盖,大村覆盖80%以上。同时借助新媒体宣传,积极利用文化旅游局和演出地乡镇政府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及时发布演出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演出的时间、内容,提前安排好时间看戏。
  三是规范招标程序。“送戏进万村”活动通过招标程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招投标工作是正式“送戏”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县区在招标过程始终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在制定招标细则时根据相关要求严格采购条件,对参与采购的演出服务单位条件和资质进行审核,仔细查阅核实相关证件资料。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及文化特点,实行“群众点单、政府送戏”菜单式服务。同时对演出服务单位演出实效和服务质量进行了解和掌握,综合统筹客观评价院团质量,严格把控采购关,对获评“送戏进万村”活动优秀院团体现鼓励优惠政策。此外还注意防范个别院团以低价中标,不能确保演出质量问题。招投标过程中所有县区均坚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资金全部用于送戏活动,没有挪作他用。
  四是加强演出监管。中标演出院团在“送戏”环节,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段,围绕传统佳节和法定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合理掌控送戏进度,切实达到民生工程惠民实效。为保证演出效果,各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演出单位提前沟通协调,并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演出内容,方便群众集中观看,避免出现“冷场”或“无人问津”的现象。在演出过程中,认真做好演出场地、用电、治安等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为了确保演出质量,真正对接群众需求,要求每场演出时长不少于100分钟,综艺演出不少于15个节目。市、县(区)文旅局不定期组织对演出现场进行了检查,动态掌握演出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提醒、督促等具体措施。
  五是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根据“送戏进万村”活动年终考评细则,对县区“送戏进万村”进行考核,按照“送戏进万村”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具体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如招投标过程中招投标公告和结果是否均挂网公示,送戏合同和演出节目内容是否网上公示,院团下乡演出时是否认真做好视频拍摄并及时上传管理平台,是否同步报送相关回执单等信息。市局管理员按时登录平台并认真审核视频质量,积极推荐优秀视频,不断加强活动宣传。
  二、工作成效
  1.紧扣新时代主题。演出团体紧扣新时代主题,围绕十九大、弘扬中国梦、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风文明、脱贫攻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活动,编排和推出群众真正喜闻乐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在送戏进万村活动中适时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扫黑除恶等方面的宣传标语和演出内容,群众在观赏演出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感受新时代文明风尚,精神文化生活和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移风易俗显成效。我市“送戏进万村”活动自开展以来,有效地传播了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给群众送去了快乐,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创排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快板表演唱《颂歌高唱十九大》、歌伴舞《不忘初心》、小品《纪念碑》等优秀文艺节目,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演出单位每天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不管炎炎夏日,还是天气寒冷,或者细雨蒙蒙,知道村里来了演出,老人们拄着拐杖,妇女们提着凳椅,孩子们欢呼雀跃,从村头村尾,纷至而来。台上演员激情表演,台下村民激情飞扬;台上的演员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忘我入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送戏促进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送戏下乡”活动,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贴近实际生活的表演,在丰富农村文化娱乐、满足贫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当中去。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累计送戏下乡6500余场,观看演出的农民群众累计达500万人次,从送戏演出满意度调查看,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演出送到家门口,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存在问题
  1.送戏质量还不够高。由于各县(区)乡镇村数量多少不一、任务轻重不同,而县(区)会对此进行综合排名,这样极易形成因“急需完成任务”而“赶场”的局面,难以保证演出质量。
   四、建议意见
  1.提高送戏补助。增加送戏进万村活动经费预算,同时将社区纳入“送戏进万村”财政保障之列。辖区社区大多数处农村,居民多为村民,文化建设与群众需求与其它行政村基本一致。
  2.GPS定位监管。学习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经验,使用GPS定位技术,通过远程监管“送戏进万村”服务质量。
  五、2020年工作安排和具体措施
  一是超前谋划。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前期工作经验,以补短板、早谋划送戏招标工作、合同细化,提前着手该项工作。
  二是尽快实施。按照全省“送戏进万村”工作要求,将及时启动招投标等工作,合理安排演出时间、内容及场次,确保演出质量。计划2020年“双节”期间大力营造“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最佳社会氛围。
  三是力创品牌。结合“美丽行村行 文化乐万家”、“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送戏、唱戏、看戏、品戏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下步力争把“送戏进万村”形成文化品牌活动,再度提高文化惠民影响力。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11月2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