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文旅局发布时间:2022-06-08 15:46
字号: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1.起草背景。今年年初,市文旅局组织专班对近三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盘点总结、分析研究。2019年至2021年,全市共实施601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12.09亿元,其中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类项目188个,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类项目146个,产业融合发展类项目267个。重点旅游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三年共接待游客1.3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2亿元。但对标长三角旅游业先进地市,我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不鲜明、景区品质还需提升、旅游产品亟待转型升级、旅游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等。

2.起草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开展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厅〔2022〕10号)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助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六安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富民工程、旅游民宿作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课题。1月初,市文旅局起草了《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初稿),经局办公会研究,对《计划》进行了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1月20日、2月16日,先后书面征求各县区政府、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收到反馈意见157条,采纳144条,未采纳13条。2月23日,副市长魏武专题听取市文旅局关于《计划》起草有关情况汇报。3月6日,叶露中书记对两个文件起草情况作出重要批示,市文旅局根据叶露中书记批示进一步修改完善。3月21日,再次征求各县区政府、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收到反馈意见75条,采纳67条,部分采纳8条。2月25日至3月2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无反馈意见。4月14日、5月11日,先后通过市市场监管局的公平竞争性审查、市司法局的合法性审查。5月13日,形成《计划》(送审稿)。5月24日,《计划》(送审稿)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5月30日,市政府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四、工作目标

到2024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50亿元,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2.8%。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形象显著提升,基本形成“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

五、主要内容

文件立足六安实际,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十大旅游富民工程、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四个大方面,发展全域旅游、强化项目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融合发展等21个具体工作举措。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深入对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提高全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形成“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的发展格局。发展全域旅游,巩固、提升霍山县、金寨县创建成果,加快金安、裕安、舒城等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支持金寨、裕安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共建山(大别山)湖(巢湖)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等廊道,推动大别山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跨界合作。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实施,建设城市精神纪念基地等项目,开展项目推介、合作洽谈,瞄准龙头企业,招大引强。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1”即串联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霍邱-叶集-金寨的大别山风景道,“N”即霍邱淠淮生态风景道、金寨中国红岭公路、霍山最美环线、舒城山湖大道、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裕安大别山红源谷风景道、叶集X314山河大道等各县区旅游风景道),提升“快进”“慢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落地自驾旅游配套服务,实现到2024年新、改建旅游厕所60座、旅游停车场50个。同时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实景游戏、AR、VR等旅游衍生产品,为游客提供门票预约、智能验票、导览等服务。推进“5G+”智慧旅游,提升“六安文旅”APP功能,完善各类智慧旅游系统等,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是实施十大旅游富民工程,分别是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实施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提标进阶”工程,不断优化旅游景区环境。丰富旅游度假产品,自足自身优势,促进文化创意、生态休闲养生等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休闲度假产品,促进夜间消费业态等。发展红色旅游,培育大别山红色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推进汤家汇、苏家埠、舒茶等乡镇红色旅游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六个一”工程,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21”“十百千”行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一批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一批乡村旅游风景线、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利用温泉、山水、中医药等资源,打造大别山康养、避暑、中医药旅游目的地。促进融合发展,将文化、农业、教体、工业、城镇化等相关产业融入旅游元素,打造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和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开发系列旅游商品,突出六安特色,策划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叶集羊肉等产品及衍生品,加大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大资源利用,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加大人才支持,鼓励支持新农人、农创客、艺术工作者等入驻乡村创新创业,培养非遗传承人,不断提升旅游发展业态。丰富文化生活,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展示展演活动,引导村民开展广场舞、大鼓书、书法绘画等群众文化活动。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英雄大别山·美丽是六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和IP,聚焦重点客源地,开展宣传营销。与央视、携程等国内旅游主流营销网络、电商平台等新媒体、融媒体合作,扩大影响力。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六、创新举措

一是突出富民惠民。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支持能人投资创业,鼓励支持新农人、农创客、大学生、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入驻乡村创新创业。

二是突出“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建设。把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提升游客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进“快进”“慢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完善落地自驾旅游配套服务。

三是突出六安地方特色。培育大别山红色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推进汤家汇、斑竹园、南溪、燕子河、苏家埠、毛坦厂、舒茶、诸佛庵等地红色旅游发展。推进“六个一”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集聚区)、一批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一批乡村旅游风景线、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一批“活力”乡村活动。促进生态休闲养生、深度体验、文化创意等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休闲度假产品。利用温泉、山水、中医药等资源,打造大别山康养、避暑、中医药旅游目的地。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政主导,充分发挥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成立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专班,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的工作机制。二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件等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土地、投融资、救助体系等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制定加快旅游富民工程任务清单,完善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八、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一是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体平台,组织对本计划进行宣传培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召开推进会,指导各县区和有关单位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对“旅游富民”工程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富民”的良好氛围。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制定旅游富民工程2022年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各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和序时进度落实重点工作,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三是制定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加快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奖补政策和激励措施,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提标进阶、旅游民宿、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争先进位等给予奖励。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旅游企业为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党建、工会和公务活动提供服务。四是强化督查调度。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对旅游工作的督导和调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调研、调度。坚持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打破部门壁垒,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的工作机制。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