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古今 情满六安—皖西博物馆成功举办“月光穿越六千年 古今同辉共团圆”主题晚会活动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5-10-07 09:00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一轮明月照古今,千年文脉共此情。中秋之夜,皖西博物馆内华灯璀璨,“月光穿越六千年 古今同辉共团圆”主题晚会隆重启幕。一场以月光为媒介,贯通古今的文化盛宴,通过情景剧、歌舞、非遗展示、文旅文创推介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了六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为全市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双节”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是六安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文化消费的一次创新实践。下午,“博物集市”非遗展销区率先点燃节日氛围,精巧的非遗手作与地方特产,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消费体验,彰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活力。猜灯谜、投壶等传统游艺区欢声不断,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重拾古老节俗的趣味。



    

   

华灯初上,中秋之夜演出拉开帷幕。“皋陶文化”“楚汉风华”“红色岁月”“当代风貌”四大篇章,以月光为线索,串联起六安地区六千年的文明脉络。情景剧《忆皋陶》和歌曲《皋陶之光》让先贤的法治智慧与治理理念在舞台上“活”了起来;舞蹈《秋之赋》和《明月几时有》映衬中秋节日盛景;歌曲《时光的韵脚》深情演绎历史和文物的积淀;大别山山歌联唱、情景舞蹈《送郎当红军》唤醒了深厚的红色记忆;音乐快板《万紫千红大别山》则敲打出新时代的奋进节奏,唱出高铁穿山、茶园吐翠的新景;小品《银奁照古今》通过博物馆幕后的故事,探讨了传统匠心与现代创新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观众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朗诵《最美六安》则以文字为笔墨,一句“青山不墨千秋画”描绘了六安秀美山河;最终,全场响起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将个人情感、家乡眷恋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将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中现场公布皖西博物馆首届文创大赛成果,一件件创意作品各具匠心,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实用功能相结合,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演出现场有近千名观众沉浸其中,线上直播更是吸引27万人次同步“云团圆”,突破了时空界限,将六安的节日热情与文化魅力传递至千里之外。这场集文博、艺术与传统于一体的盛会,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喜庆祥和、家国同庆的浓厚氛围。



    

晚会巧妙嵌入“金秋大别山,好玩来六安”的文旅推介环节,通过精美的图文与视频,向观众全面展示了六安秋季的多元魅力,有助于观众了解六安的秋、六安的美。从馆藏文物穿越六千年的历史回响,到舞台上下的团圆交响,皖西博物馆正成为展示六安文化魅力、推动文旅消费的重要窗口。特别是中秋晚会创新性的节目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展现了六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活力,为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的全市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



    

未来,六安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文化供给,推进文化赋能旅游提质、文旅助力城市焕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六安贡献文旅力量。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