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5-11-10 09:25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11月6日,安徽省召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协调小组会议视频会。会上,六安市作交流发言,分享了文物普查的经验做法,获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六安市在省普查协调小组的坚强指导下,坚持系统思维、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圆满完成了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一是坚持全域统筹,下好普查“一盘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普查工作纳入对县(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市、县共成立8个普查工作协调小组和8支专业普查队伍,遴选核心业务骨干成立专家组常态化深入一线指导。联合商务、工信、林业等10余个部门多渠道征集线索,构建起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大普查”格局。二是坚持提质增效,严守普查“生命线”。各县区创新普查模式,联动省内高校专业力量协同开展调查,有效破解普查工作中的技术难点。针对我市山多林密的特点,普查队员发扬苦干精神,克服地形、环境等不利因素,高效完成山区调查任务,有效加快普查进度。数据审核阶段,采用“交叉互审”“专项审核”排查数据质量,建立问题清单,并通过线上指导、集中会审、定期调度等方式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形成工作闭环。目前我市所有普查数据均通过省级审核。三是坚持立体宣传,营造普查“热效应”。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全媒联动发布近百篇普查信息,多篇信息在省普查办简报刊登。编发“四普”工作简报13期,召开2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发放“四普明白纸”千余份。在《安徽日报》推出普查新成果专题报道。策划“跟着文物普查游六安”系列报道及短视频20期,打造10余条研学线路,推动普查成果从“静态展示”向“活态利用”转化。

本次普查,我市共采集普查数据1386处,其中新发现325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发现文物涵盖古文化遗址39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46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7处,进一步丰富了我市文物资源类型和结构。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落实此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下一阶段普查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普查成果活化利用,推动文物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支柱产业打造注入文物力量,让普查成果惠及于民!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