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红绿交融赋能乡村振兴
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金寨县围绕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绿交融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地”的目标,立足县域丰富的红色资源,坚持绿色筑基、红色铸魂,精心培育红色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不断擦亮“两源两地”红色文旅品牌,“红绿交融”正成为推动金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培育新业态,开创“红绿交融”新模式。“红色+旅游”,创建红色精品景区。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5亿元,实施100多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整合资金3亿余元,建成八月桂花遍地开主题广场、鄂豫皖红军纪念园,打造红色精品景区-立夏节起义首发地,成功创建汤家汇红旅小镇、斑竹园红色小镇、大湾景区三个国家3A级景区,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红色+交通”,优化红色精品线路。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小泗红旅公路、梅汤路、花天路、山湖大道等多条交通要道,创推出“金寨中国红岭公路”旅游风景道品牌。沿途配套建设了27个旅游驿站、160个停车场、80处观景平台、169座旅游厕所和30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红色+民宿”,建设红色精品产品。活化一般性文物建筑,打造了八湾堂、情宿大湾、夏清•沧海桑田、春山•湾留居等精品民宿,建成大别山农耕文化展览馆、红色电影馆等民营博物馆,让红色文物焕发新的生机。
建设新场景,营造红色教育新体验。采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实施红色资源书籍化、红色书籍数字化、红色史料故事化,红色故事屏幕化“四化工程”,综合运用文物实物、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对六霍起义纪念馆等文保单位进行布展,增强红色文化体验的时代性和现实感。创编沉浸式体验剧目。结合新时代数智文旅发展趋势,在红旅小镇汤家汇“十万剧场”创新打造全国首部沉浸式、元宇宙、年轻化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开发一个党建VR体验剧目《星火相传》,通过参与性、互动性项目的增加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打造体验式教育模式。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体验式研学旅游品牌,打造“一园一馆两线”和64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探索“党史学习教育+X”现场教学模式,设计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看红色演出等研学体验活动。持续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陆军指挥学院、东部战区等66家单位在金寨挂牌培训基地。
打造新矩阵,开拓文旅营销新渠道。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成立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与安徽大学合作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金寨革命史》等红色书籍30余本(套),创作《立夏烽火》《守望大别山》等红色文艺作品,拍摄《上将洪学智》《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影视作品。红色基因“七进”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大别山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借助新媒体营销。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借助金寨旅游“两微一抖”和“金寨文旅”微官网等官方新媒体,通过精美的图文短视频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使红色文化更接地气;借助凤凰网、新浪网等媒体的定向推送机制,实施“精准营销”;与携程合作,利用携程OTA营销金寨文旅品牌。举办红色主题赛事。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为目标,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长三角红色旅游创意发展大会以及全国红色越野赛等大型品牌赛事活动,将红色旅游推向新的高度。聚焦“邀客入皖”目标,先后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举办旅游推介会60余场次,旅游营销半径从长三角扩至珠三角和东三省。
实现新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径。激活乡村新产业。丰富县域旅居产品,发展了精品民宿29家(丙级民宿2家)、农家小院226家、示范家庭农场34家,民宿入住率达70%以上。建成大湾漂流、西莲滑雪场、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等体验产品。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已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4个,省级特色美食村3个、精品主题村1个。2022年,县域民宿、农家乐等带动近1750人就业,创综合收入3294万元,同比增幅33.8%。打造消费新场景。打造大湾村、前畈村等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当地居民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创新旅游电商,以汤家汇红旅小镇为载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经营的旅游电商特色镇,集聚电商创客432家,年收入达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