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5-08-27 17:04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近年来,裕安区依托红色、绿色和古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称号,2024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7月,累计接待游客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1%。

一、坚持全域共建,提升旅游基础保障

政策扶持。编制《裕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三带联动,四轮驱动”全域共建共享空间发展格局。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品牌创建、宣传营销等。配套完善。加大旅游交通网建设,全区旅游道路总里程超1000公里。重点打造“裕安红色研学1号线”旅游风景道,60公里横河岭森林公园绿道、桃花仙谷绿道贯通连线,横望公路入围全国“诗情画意旅游路”。健全区镇景区(点)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建成旅游驿站10处、旅游厕所86座,实现A级以上景区II类旅游厕所全覆盖。景区提升。整合资金9000余万元改造提升独山革命旧址群、九公寨景区、横排头景区、苏家埠战役陈列馆等。积极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主题村等创建,目前全区拥有4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项目招引。建立文旅招商项目库,推动横河岭森林旅游、虎头潭漂流露营、小驻驾湾等项目市场化开发,成功招引单家埠航空研学基地、金石湾儿童乐园、南焦湾露营基地等项目。

二、坚持全业共融,丰富旅游业态供给

农旅融合。深挖森林、山水、田园等绿色资源优势,做精乡村休闲旅游,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适度发展观光娱乐、餐饮民宿、文化体验、休闲采摘等新业态,打造林水寨生态园、独山抹茶小镇、樱花溪畔等融合典型,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林水寨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观光游客超68.6万人次,旅游综合营业收入2600万元,先后2次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红旅融合。统筹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建成全省首条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的旅游风景道(裕安红色研学1号线),串联7个乡镇、26处景点和红色纪念设施,推出红色裕安·研学之旅等8条主题旅游线路。独山革命旧址群获评“中国红色微电影拍摄基地”,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商旅融合。依托文庙·锦成里、皋街、吾悦广场、独山红军街等商圈街区,举办啤酒龙虾节、二次元庙会、夏日音乐节、中秋游园会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吃喝玩乐行一体化沉浸式街区,带动街区销售额、人流量均增长超20%。吾悦广场、皋街分别被认定为省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省旅游休闲街区,文庙·锦成里入选省皖美消费新场景。康旅融合。打造紫荆花怡养小镇、横河岭森林等康旅融合产品,紫荆花怡养小镇创新“旅居度假+中医疗养”模式,承接长三角等地区旅居康养,获评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长三角地区智慧化健康怡养标杆地。2024年,紫荆花怡养小镇吸引游客49万人次,营业收入16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100万元。

三 、坚持全民共享,推动旅游惠民乐民

丰富惠民举措。开展桃花季文化和旅游主题活动、“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鼓励文旅企业实施“免减优”措施等,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成功举办“皖美山水骑行赛”等文化赛事,推出“文旅优惠大礼包”“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吸引游客超5000余人,直接带动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提升利民质效。新建城市大脑智慧旅游平台,提升全域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推进服务品质提升,加强旅游市场整治,开展专项检查3次,检查文旅企业115家次,发现整改问题34个。带动富民增收。盘活旧校舍、闲置民宅等发展民宿、农家乐,打造“茶谷小院”“淠河人家”等民宿品牌,累计培育民宿32家,其中5家获评“皖美银牌民宿”、4家获评“大别·乡宿”,带动6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加快构建“农业+文旅+美食”体系,在旅游景区、民宿等设立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展示售卖区,推广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徐集花生糖等特色商品。

标签:
关联信息